時間:2022-05-11 13:22
來源:中國固廢網
三是土壤污染防治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領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部署了持續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深入推進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有效管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等具體任務。《北京市“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將“以風險管控為重點保障土壤環境安全”作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內容。
第二章 指導思想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特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以首都發展為統領,接續攻堅,穩中求進。深入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三地”齊抓共管,努力建設“天藍、水清、土凈、地綠”的美麗北京。
二、規劃原則
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堅持“三地”齊抓,落實準入、減量、溯源、斷源等措施,對重點行業、重點單位、重點源頭實施分類分級管理,嚴控新增土壤污染。
合理規劃,風險防控。依法落實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制度,充分利用已有調查結果,合理規劃受污染建設用地用途,發揮規劃對風險管控和修復綠色生態轉型的引領作用。全面推進耕地和重點園林用地分類管理。
科學施策,系統治理。深刻把握土壤環境保護工作主體多元化和污染治理綜合性,注重頂層設計、系統推進、協調聯動,共同推進多要素污染治理。
強化監管,依法治污。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法規標準體系,加強土壤監管能力和人才隊伍建設,注重現代化監管、監測手段應用,嚴格依法開展環境監管和執法工作。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土壤環境狀況保持穩定,土壤環境風險基本得到全面管控。
1.土壤環境狀況保持穩定方面,控污染增量、強源頭管控
農業面源方面,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77%,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55%,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保持在98%以上的較高水平,農藥、化肥施用強度持續下降,規模養殖場全部配套糞污處理設施。
工業源頭方面,嚴格工業企業環境準入,重點監管單位、高中風險在產企業等隱患全面排查整治。
2.土壤環境風險基本得到全面管控方面,依法管控土壤污染風險,逐步削減受污染土地面積
受污染耕地和園地全部采取安全利用措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
受污染建設用地再開發利用全面管控風險,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到2035年,土壤污染防治體系趨于完善,土壤環境狀況穩中向好,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土壤安全利用水平持續提升。
第三章 主要任務
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分類管理、風險管控,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進土壤污染防治。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三地”齊抓共管,深入推進農用地分類管理,全面管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嚴格保護未利用地土壤環境,完善土壤污染防治體系,為民服務“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一、深化細化農用地分類管理
管住源頭,預防農用地新增污染,化肥農藥施用強度繼續下降,農業廢棄物有效回收處置;管住地塊,深化耕地、園地和重點林地分類管理;夯實基礎,加強食用農產品協同檢測,推進設施農用地管理,保障“吃得放心”。
(一)加強農業面源源頭管控
1.科學使用農業投入品
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堅持農業綠色發展,依法落實化肥使用量總量控制,全面推廣精準施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種肥同播、機械深施、水肥一體化、有機肥替代化肥等為核心的高效施肥技術集成,大興區、昌平區等開展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區建設。推進糞肥(含肥水,下同)利用,科學規范推廣應用有機肥、緩釋肥料、微生物肥料。加強農業投入品質量監管,從嚴查處向農田施用重金屬不達標肥料等農業投入品的行為。培育扶持一批專業化服務組織。開展園林綠化用地減施化肥用量專項行動。到2025年,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保持在98%以上的較高水平,單位面積化肥用量繼續下降,化肥利用率達到43%以上。
推進農藥減量增效。加強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建設,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推廣應用低毒低殘留農藥,探索建立專業化服務補貼機制。持續推進綠色防控產品推廣應用工作,創建蔬菜病蟲全程綠色防控示范基地。完善生物農藥、天敵產品技術體系。推廣噴桿噴霧機、植保無人機等高效植保機械,構建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一批智能化、自動化田間監測網點,提高重大病蟲疫情監測預警水平。建立園林綠化用地農藥使用統計制度,開展用量統計,突出綠色防控,分類分區分級推進園林綠化農藥減量。到2025年,全市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及統防統治覆蓋率分別達到77%和55%,農藥利用率保持在45%以上的較高水平,農藥施用強度持續下降。
2.資源化利用畜禽糞污
嚴格落實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要求,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能力建設,加強污染防治設施升級改造,建立畜禽糞污收集、處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統。健全畜禽養殖場(戶)糞污收集貯存配套設施,建立糞污資源化利用計劃和臺賬,結合養殖場直聯直報信息和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進行抽查。加強規模以下養殖戶糞污污染防治。
加快建設田間糞肥施用設施,鼓勵采用覆土施肥、溝施及注射式深施等精細化施肥方式。促進糞肥科學適量施用,推動開展糞肥還田安全檢測。培育壯大一批糞肥收運和田間施用社會化服務主體。推進科學規范、全程可控的綠色種養循環,通州區、順義區、平谷區、密云區、延慶區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扶持一批專業化服務主體提供糞肥還田利用的收集、處理和施用服務,形成具備首都特色的種養結合、綠色循環的農業發展模式。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