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8-13 18:29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趙利偉
(二)由此帶來產業革命
垃圾處理從線性到循環,帶來的革命首先還是產業革命。
(1) 垃圾收集方面
上海垃圾分類進行到當下階段以后,濕垃圾收集容器的容量開始變得需要商榷,現在濕垃圾通用240升容量的桶,桶裝滿了就沒有辦法移動,桶上面的四個輪子也難以承受,還有垃圾桶需要密封的問題。齊玉梅表示,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今年在上海找了一些團隊研究垃圾桶的改變,這個改變會有一個連鎖反應,如垃圾收運車該如何改,怎么樣過渡等等。
以前民眾因為不愿意靠近垃圾房,往往以“三米籃”的方式把垃圾扔過去,齊玉梅介紹,如何把垃圾房做成類似于公交站一樣的城市家居裝備,讓人愿意靠近垃圾房,將是政府和市民都期待的變革。上海垃圾分類雖然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但垃圾源頭投放的設施,還沒有達到上海打造世界會客廳的水平。按照定位的要求,垃圾房要做成一體化設施,利用充分的內循環完成臭氣的處理,而現在的垃圾房的除臭現狀,就是拿一把噴壺對垃圾桶噴幾下,好一點的在垃圾房懸掛各種除臭的小設備,上?,F在主要以補補丁的方式推進垃圾房設施的改變。但更需要一段時間的探索后,將垃圾投放點采用集成化技術按照城市家居要求進行集成化改進。
垃圾駁運車輛也需要做出改變?,F在道路上的廢物箱分類效果不夠理想,道路廢物箱收集的推車也要做一些變革,要能夠適應道路廢物箱兩類回收的要求,這是小型器具需要做出的改變,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也提出過要求,包括整個技術規范方面都有要求。
(2)垃圾運輸方面
垃圾運輸方面,濕垃圾和干垃圾的收集運輸車都出現了新的問題,干垃圾運輸車面臨的問題是吃不飽,因為垃圾更輕了,原來2.75噸、3噸的運輸車,現在已經沒有這么多垃圾可裝了,這是干垃圾壓縮帶來的問題。濕垃圾不用壓,還沒有裝滿已經超重,這是濕垃圾運輸車面臨的超載問題。上海市濕垃圾收運,2019年幾乎所有的車輛在運輸過程中都存在超載,部分超載率達到160%。
上海去年擁有1300多輛垃圾車輛,去年又購置了一些新型車輛,從使用角度來講,這些濕垃圾車輛仍然需要做出提升;另外還有可回收物運輸車輛現在使用的都是箱式貨車,進城要受管制,不是所有時間都暢行無阻,所以如何運用特種車輛為分類出來的不同垃圾進行有效收運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有害垃圾目前沒有專用的運輸車輛,但有害垃圾從燈管等易碎品到藥品,都是不一樣的,這會帶來清運的問題。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今年做了有害垃圾整個體系的重構,從原來更多關注干濕垃圾,到要求16個區41個暫存點,每一個暫存點在暫存環節實現有害垃圾的分類存放,由此帶來的有害垃圾整個收運系統的改變也將是未來關注的焦點。
(3)后端處理焚燒發電方面
后續處理方面,垃圾分類帶來焚燒系統熱值提高,含水率降低,原有的爐排如何運轉,如何和濕垃圾殘渣,滲濾液的濃縮液協同處理,以保證整個體系的運轉也是眼下需要關注解決的問題。
(4)生化處理方面
生化處理廠,逐步有了機遇,首先是從零實現了有,這幾年,全國一大批廚余垃圾處理廠開始建設,這也帶動一種技術和產業,接下來需要從成本、資金、穩定性等方面繼續推進產業發展。另外,上海制訂了全國第一個餐廚垃圾制備有機介質土的標準,為各種分類達標的濕垃圾、廚余垃圾制作有機介質提供了方向。還希望企業能為厭氧產沼的更高程度資源化利用加大技術研發。
(5)循環利用方面
產業革命最大的變革,還是再生資源利用技術方面,高技術、高環保標準的材料識別、分選、材料清洗、材料再循環技術將會得到更大程度的重視。
實際上對于整個產業的發展來講,需要做一體化的設計,讓老百姓更愿意參加垃圾分類,讓后端處理設施更適合居民參與垃圾分類,這需要產業的變革,最終也會推動垃圾分類的成效。要完成垃圾分類這個大命題,需要方方面面的推動,使得這項工作朝更好的方向前進。
(三)垃圾管理革命正在發生
一是隨著分類推進,原本納入社區衛生管理的傳統一個桶的管理方式,演變成為既需要對投放實行法治管理也需要鼓勵性管理,需要通過科學管理引導市民習慣養成,如何管,這是一個管理環節的革命,上海提出了科技賦能管理,在第一階段采用志愿者值守,逐步過渡到一網統管對垃圾分類的賦能管理(智能攝像提醒、數據比對智能發現等);
二是存儲,分類后,濕垃圾需要加大收運頻率、干垃圾不需要每日清運,其他垃圾可根據社區條件、服務條件調節收運頻率,還有收集過程中污染控制技術策略的變化等等,因此也是一場管理革命;
三是隨著分類推進,需要更好地監控混裝混運問題、資源管理問題,因此需要全程監控不同類型垃圾的精細化管理,這就存在濕垃圾與干垃圾廠的精細化監管問題;
四是在新形勢下的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在干垃圾設施建設和運行較好的情況下,干垃圾量降下來了,就可以騰出手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全國有200億噸的歷史存量垃圾,上海也碰到這樣的問題,也在考慮處理歷史遺留問題;
五是引起行業重大變化的可回收物問題,上海從兩網協同發展到兩網融合,實際最終就是兩網合一,對管理體制和機制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從末端處理管理到資源加工,甚至需要更多的延伸。
因此,總體來看,垃圾分類導致原來僅需要末端監管,實際需要延伸到全過程監管。
(四)社會管理也要跟上
垃圾分類引發的垃圾革命,對管理者來說,依然需要從崗位角色上去適應這場管理革命。但實際上,管理者似乎不能從純技術、純行業的角度去思考,垃圾分類推進實際是需要我們從社會管理能力方面下功夫,其本質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垃圾分類在源頭上更是基層治理過程,需要從社會管理方面做好幾方面的工作: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