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4-02 13:08
來源:四川省發改委
第一節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用現代物質裝備武裝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服務農業,用現代生產方式改造農業,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應用,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
加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設。以糧食基本自給為導向,嚴守耕地紅線,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到2022年,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9000萬畝以上,糧食生產能力穩定在700億斤以上。加快劃定和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打造一批產量穩定、技術先進、機制創新的糧食生產示范區。加快完善糧食現代物流體系,積極推進現代化糧食倉儲物流基礎設施和大型綜合糧食物流園區建設,構建安全高效、一體化運作的糧食物流網絡。健全糧食安全保障機制,全面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強化糧食質量安全保障。
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大規模推進土地整治,加快建成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適宜機械化作業的高標準農田,全面提高農業發展的物質技術支撐水平。
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著力解決農業灌溉 “最后一公里”問題,提高農業用水保障水平。實施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行動,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控,大力開展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試點示范和受污染區域土地修復工程,有序推進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提升耕地質量,建立健全耕地質量調查和評價機制。
提升農業裝備和信息化水平。加強科研機構、設備制造企業聯合攻關,研發推廣適用于四川地形地貌的農機具,特別是適宜山地耕作的小農機具。大力推進全程全面機械化發展,促進農機農藝高度融合,推進作物品種、栽培技術和機械裝備集成配套,建設一批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實施農業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工程,推進農業智能生產和農業智慧經營相結合,實現傳統精耕細作、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物質裝備技術深度融合。以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開展信息感知、決策智控、智能調度導航等智能技術與產品研發,推進農田水利設施、農產品加工儲運、農機裝備等基礎設施信息化改造,提高農業精準化水平。全面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鼓勵互聯網企業建立產銷銜接的農業服務平臺,加強農業信息監測預警和發布,提高農業信息綜合服務水平。
專欄2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行動
(一)“兩區”建管護。率先在 “兩區” (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建立精準化建設、管護、管理和支持制度,構建現代農業生產數字化監測體系,建立生產責任與精準化補貼相掛鉤的管理制度。
(二)高標準農田建設。圍繞農業 “兩區”建設,優先確保口糧安全。開展土地整理、農田灌排渠系、田間道路 (機耕道和生產道路)和耕地質量提升、農田生態環境保護等工程建設,實施宜機化改造,深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綠色轉型。
(三)現代農業裝備建設。建設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推動裝備、品種、栽培及經營規模、信息化技術等集成配套,構建全程機械化技術體系,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
(四)數字農業農村和智慧農業。發展數字田園、智慧養殖、智能農機,推進電子化交易。開展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縣和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基地建設,全面推進村級益農信息社建設,加強智慧農業技術與裝備研發,建設基于衛星遙感、航空無人機、田間觀測一體化的農業遙感應用體系。
(五)優質糧食工程。完善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和開展 “中國好糧油”行動,積極培育消費者認可的優質糧油產品。
(六)糧食安全保障調控和應急設施建設。重點支持集倉儲、物流、加工、貿易、質檢、信息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糧食物流 (產業)園區,以及鐵路和港口散糧運輸系統建設,改造建設一批區域骨干糧油應急配送中心。
(七)高原牧業提升工程。加強畜牧業基礎設施 (牧道、暖棚、儲草棚等)建設,大力開展草原沙化、鼠蟲害治理,積極開展人工種草,加大優質草場建設力度,積極開展實用技術推廣,提高改良繁育水平,引導草場合理流轉,加快畜牧業基地建設,促進畜牧業向專業化、規模化經營邁進。
第二節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以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為重點,著力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動形成一批特色優勢明顯的全鏈條、高質量、高效益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實現區域產業協同發展。
實施產業基地建設行動。以農產品主產區為主體,立足各地農業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進一步鞏固提升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加快 “三區三園”建設,促進主導產業區域布局優化。實施產業興村強縣行動,建設農業產業大基地,打造農業 (林業、畜牧業)強縣,加快優質糧油、薯類、蔬菜、水果、食用菌、花椒、核桃、蠶桑、竹木、茶葉、油橄欖、油茶、中藥材、生豬、肉牛、肉羊、肉兔、淡水魚、小龍蝦等全產業鏈建設,建成全國優質糧油產品生產基地、全國優質特色農產品供給基地、國家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全國優質農產品加工基地和全國重要的戰略性優質煙葉基地。加快建設與基地發展規模相適應的良種繁育基地,提高優質農產品供給能力。
實施 “川字號”品牌創建行動。實施農業品牌化戰略,加快品牌 “孵化、提升、創新、整合、信息”五大工程建設,加強農產品質量認證體系建設,大力發展 “三品一標”農產品,做大做強一批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創建一批省級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知名品牌示范區。實施 “區域品牌+企業品牌”戰略和大企業支撐大品牌策略,支持企業依法開展馳名商標認定保護工作,培育一批農業企業和農產品成為四川名牌,全力打造國內外馳名商標,不斷提升川糧、川豬、川茶、川薯、川藥、川桑、川菜、川果、川魚、川竹等 “川字號”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和國際知名度。高質量打造 “中國白酒金三角”,推動川酒振興,提升 “六朵金花”品牌辨識度和影響力。實施 “互聯網+”“供銷e+” “云背簍” “川糧網”等四川農產品品牌營銷行動,擴大品牌傳播力和影響力。加快建立農產品品牌評價體系,完善品牌認證登記保護、產品防偽標識使用和證后動態監管機制。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