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0-09-28 13:38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陳偉浩整理
2019年至今,國家相繼發布《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當前,水環境中所面臨的問題,早已不僅是污水處理廠等點源排放的問題,而是廠-網-河整個系統的問題。
9月17日,在2020(第十二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上,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工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張辰提到,排水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系統思維,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進行頂層設計和謀劃,并以“城鎮污水‘廠網河源’系統治理技術研究”為題做了主題分享。
張辰
2019年4月2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了《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明確提出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盡快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的總體要求。
今年7月31日,國家發改委與住建部聯合印發《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要求提升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加大生活污水收集管網配套建設和改造力度,促進污水資源化利用,推進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處置。
張辰認為,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文件越來越符合技術專家所能表達的意圖,希望業界同仁可以好好去領會學習這些政策文件,并將其應用到工程實踐中去。
排水工程的系統構成
張辰介紹,排水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系統思維,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進行頂層設計和謀劃。同時,他還強調,無論是國家排水工程項目規范還是室外排水標準全文修訂,都把排水工程嚴格區分成了雨水系統和污水系統。
污水系統從管道、污水和再生水處理到污泥處理,均要在一個系統思維之上進行治理,否則,即便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做到了滿分,而污水管道和污泥處理做的不及格,那么該污水處理系統也是不及格的。只有污水管道、污水和再生水處理、污泥處理都是90分時,整個系統才是優秀的。
張辰強調,應該按照“廠、網、河、源”一體化提質增效理念,采取源頭、過程、末端相結合的系統治理思路,落實源頭污染控制、管網效能提升、污水處理經濟高效、河湖水體容量恢復等關鍵節點,實現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目標
源頭治理關鍵技術
小區海綿化改造技術1
張辰介紹,上圖所示的小區于 2008年建成,占地面積9.4公頃,存在居住環境較差、雨污混接等問題。三層樓的污水管排水不暢,自行接入了外面的雨水管道,一半樓層的污水都進入雨水管道,直排河道。如果有疫情,這些污水直接進入雨水管,一下雨就會排污到水體,污水處理廠再怎么消毒也沒有意義。
小區海綿化改造技術2
對于如何實現小區的海綿化改造,張辰認為,必須要進行雨污分流的改造。對原有錯接雨污水管網分流改造,將陽臺污水改接入污水管,達到污水零排放;通過雨水立管斷接、透水路面等,有效下滲收集雨水;通過雨水花園等綠色設施,實現雨水滯蓄,實現環境景觀效益的提升。
雨水立管改造技術
張辰認為,源頭問題不解決,末端再怎么治理,都沒有意義。包括分流泵里面加污水泵;包括管道清淤,管道垃圾,河道淤泥,因為這些淤泥沉積在管道中間,一下雨就進入到水體,不下雨就淤積在管道里面。應該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在管道中間做一些開啟,讓它有一定的水力沖刷,保證把污染物送到污水處理廠,而不是降雨排入水體。
管道防沉積水力沖刷技術
通過氣封壓力調節實現前后管道水力控制,有效防止管道沉積物直排河道及河水倒灌,結合人工濕地,系統少量混接污水和初期雨水得到有效控制,排河氨氮可削減50%以上,總磷可削減40%以上。
管網提質增效關鍵技術
目前,我國排水管道普遍存在破損、塌陷、淤堵和倒灌等各類功能性問題和結構性質量問題。張辰認為,管道的溯源診斷,可以很好的進行演繹,偵破許多“案件”。污染物的溯源,可以分析這個污染來自于哪一個工廠。通過一些指標體系,完全可以做到溯源,把管道做的更好。
編輯: 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