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4-02 13:08
來源:四川省發改委
第二節 基本原則
———堅持黨管農村工作。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健全黨管農村工作方面的領導體制機制,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始終把 “三農”工作作為全省工作重中之重,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短板。
———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維護農民根本利益,調動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持續增加農民收入,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促進城鄉在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方面全面融合,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
———堅持因地制宜有序推進。遵循鄉村發展規律,規劃先行、多規合一,分類推進、典型引路,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不搞層層加碼,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義和形象工程,久久為功,扎實推進。
第三節 發展目標
到2020年,初步構建城鄉融合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主要農產品供給能力穩步增強,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基本構建起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農業資源統籌利用能力得到明顯提升,初步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和示范帶動能力的農業企業集團;農村基礎保障條件持續改善,完成路網、水網、電網、通信網建設;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高,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穩定增長,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實現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
到2022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得到完善,主要農產品供給質量和保障能力顯著提升,現代農業體系初步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格局初步形成,農業對外合作能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持續完善, “美麗四川·宜居鄉村”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更加有效,農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滿足;以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明顯加強,鄉村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初步構建;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健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續穩定增長。
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農業強省基本建成;農村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宜居宜業、留住鄉愁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全面建成;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城鄉融合體制機制更趨完善;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基本形成,鄉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治理體系更加完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和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
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全面建成農業強省、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美麗城鎮與美麗鄉村交相輝映、美麗山川與美麗人居有機融合,城鄉居民實現共同富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第三章 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
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統籌城鄉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分類有序實現鄉村振興。
第一節 統籌城鄉發展空間
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統籌推進城鄉空間的開發、保護和整治,加強城鄉規劃銜接,堅持多規合一,加快形成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的空間格局。
強化空間功能布局。加強國土空間管控,推進綜合整治,形成高效、協調、可持續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充分發揮主體功能區作為全省城鄉空間開發保護基礎制度作用,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按照不同主體功能定位,開展以縣為單位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完善縣域經濟發展考核辦法,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和城鎮開發邊界,合理設置生態、農業、城鎮三大空間比例,構筑縣域 “三區三線”空間格局。
優化城鄉空間結構。積極構建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大中小城市、小城鎮和鄉村協調發展的城鎮化發展格局,加快工業化城鎮化互動融合發展,提升城鎮地區對鄉村的反哺能力,強化對農業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強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產業協作協同,結合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促進產鎮融合,補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短板,提升小城鎮承載產業和吸納人口的能力,著力發揮小城鎮聯結城市、帶動鄉村的作用。堅持“小而美”的宜居小城鎮空間格局,完善城鎮功能,推動形成類型多樣、充滿活力、富有魅力的全省特色小城鎮發展新格局,實現以鎮帶村、以村促鎮、鎮村聯動發展。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堅持產村相融,科學布局新農村綜合體和聚居點,做強中心村、特色村,發揮鄉村多功能性,把村莊作為優質農產品供給、鄉村文化傳承和農民美好生活的空間載體。
加強城鄉規劃銜接。堅持區域一體、多規合一、功能互補,統籌謀劃城鄉人口、產業、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社會管理等布局,做到各類規劃發展思路統一、目標任務一致、空間布局協調。著力發揮市縣規劃在規劃體系中的重要基礎性作用,推動市縣規劃改革創新,整合優化相關規劃的空間管制分區,科學安排縣域鄉村布局、資源利用、設施配置等,將總體發展戰略和各領域具體任務落實到空間布局上。完善鎮村規劃體系,發揮社會專業人才和鄉村能工巧匠作用,推行鄉村規劃師制度,推動村莊規劃管理全覆蓋,合理確定村莊布局和規模,堅持改造、保護和新建相結合,建設立足鄉土社會、富有地域特色、承載田園鄉愁、體現現代文明的美麗四川新鄉村。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