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1-07 17:12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劉影
楊迪介紹,太原市垃圾分類在管理上采用“撤桶并站、 定時分類投放”原則及“智能監控、桶邊督導”辦法,太原市新建的智慧環衛監管系統下一步會增加垃圾分類及運營功能。
楊迪介紹,太原市在各類垃圾收運處理過程中,采用單獨投放、專項收集的模式,打造出了適合自身的收運處理流程體系。
楊迪介紹,太原市垃圾分類工作效果較明顯,住建部對全國46個重點城市的4次考核排名中,分別位列第20名、17名、19名、25名,基本處于中游水平。
科研助力,技術引領
楊迪介紹,太原市市容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為太原市城鄉管理局直屬單位,是山西省唯一的環境衛生科研機構,也是國內主要環境衛生專業科研機構之一。局領導非常重視科研工作在垃圾分類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我們要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在垃圾分類體系研究、標準制定、規劃編制、垃圾再生利用、綜合利用等方面開展課題研究,更好地進行科技研發、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我所業務范圍主要包括環衛檢測和技術咨詢、科研項目,具有對各類地下水、固體廢物、滲濾液等檢測資質;技術咨詢包括環衛規劃編制、標準制定等,今年11月1日《浙江省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標準》正式實施,該標準是首部垃圾分類省級標準,后續也在準備編制山西省相關標準。
課題研究方面,太原市市容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目前正在與E20環境平臺聯合開展《可持續發展戰略下的資源型城市垃圾分類體系研究與示范》研究,這是太原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重大專項,具體包括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下的垃圾分類理論研究、太原落實垃圾分類的實踐工作方案研究以及太原市垃圾分類試點建設。
楊迪介紹,目前該項目已開始進行居民入戶調查工作,選取上百戶居民進行樣本分析。在調查過程中進行廚余垃圾精細分類,處理是我國生活垃圾分類中的難點。居民生活垃圾精分后得到的廚余垃圾1類僅占垃圾總量的7%,可與餐飲行業的餐飲垃圾協同處理,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并能有效控制非洲豬瘟疫爆發。廚余垃圾2類在后端處理設施不足的情況下,可歸到其他垃圾中進行焚燒處理,后期規劃后端處理設施時可以考慮與園林綠化垃圾、農貿市場、蔬菜批發市場菜葉協同處理,避免廚余1類導致的鹽分含量高,影響肥效。此外,廚余精分后,處理經費投入僅為全部處理的8.8%。居民在家把廚余垃圾源頭瀝水發現,源頭瀝水措施的生活垃圾減量率為6%左右,含水率降低2%左右,低位熱值提高10%左右。
正如前文所述,對于可回收物,太原市市容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構建了資源1類塑料瓶、金屬罐、玻璃瓶,資源2類廢舊紙張、紡織品,資源3類廢舊家電拆解電子垃圾回收治理的整體框架。楊迪介紹,一種新型面料再生尼龍就是通過收集各種廢料進行提純生產,包括廢棄塑料、紡織邊角料等。很多國外知名品牌在生產過程中均采用可持續纖維材料,有些可實現100%使用可回收材料。有些知名品牌化妝品的面霜盒及口紅管均使用再生利用材料。通過研究各種廢棄物利用技術,帶動廢物做為原材料的市場需求,推動上游回收網絡的建立與完善,促進構建可持續發展閉環。
除此項目,目前在研的還有山西省科技攻關項目《生活垃圾分類中易腐垃圾協同秸稈高溫厭氧消化制備生物質燃氣工藝及設備研究》,該工藝可實現生活垃圾分類終端處理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目的,同時可處理部分農業垃圾。
楊迪認為,垃圾分類形成的市場很大,企業參與正當時,希望在座各位企業家合作研究、開發新技術,有機會在太原引入科技含量高的廢物處理、加工企業,以科技進步不斷推進和促進垃圾分類的后端改良。總之,不能一味照搬垃圾分類先進地區模式,盲目進行垃圾分類,應根據本地區資源、經濟情況,本著集約協同的原則,后端決定前端的理念,根據垃圾處理設施現狀,優化、設計本地的垃圾分類模式。
垃圾分類新思考
針對垃圾分類,楊迪認為應健全體系、統籌安排、完善設施、科技支撐、穩步推進、久久為功。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垃圾分類文明的轉型需要一到兩代人的時間,日本1989年推行生活垃圾分類,用了30多年時間才大致實現了全民生活垃圾分類,我國具備組織能力、技術能力和資金能力優勢,進程可能加快,但也不能寄希望于短期內就實現公眾行為的根本轉變,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