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8-30 16:08
來源:生態環境部
近日,中央組織部組織編選的《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改革發展穩定中攻堅克難案例·生態文明建設》圖書由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選取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攻堅克難的30個生動案例,充分展現了生態文明建設的豐富實踐和成功經驗。現將這30個案例予以編發,供大家學習借鑒,不斷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引言】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強調,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關系6億多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關系農村能源革命,關系能不能不斷改善土壤地力、治理好農業面源污染,是一件利國利民利長遠的大好事。要堅持政府支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方針,以沼氣和生物天然氣為主要處理方向,以就地就近用于農村能源和農用有機肥為主要使用方向,力爭在“十三五”時期,基本解決大規模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問題。
【摘要】
福綿區生豬養殖量大,養殖場戶數量多,同時水網密集,是“產業體量大、環境約束緊”的典型地區。長期以來,福綿區中小養殖戶畜禽糞污和沼液普遍直排,成為南流江干支流(福綿段)水質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2018年5月以來,福綿區堅持疏堵結合,大力實施“截污建池、收運還田”,以利用促治理,探尋出了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道路。依靠有力監管,封堵所有養殖場戶糞污或沼液直排口,就地建池實現糞污貯存和腐熟。依靠建立完善市場機制,培育和引進沼液糞肥收運還田第三方處理機構,采用市場化服務模式轉運沼液,實施就近就地還田,最終實現了糞污“存得住、能腐熟、用得掉、不排放”。南流江干流跨縣界六司橋斷面水質在5個月內從劣Ⅴ類提升至Ⅲ類,氨氮濃度下降近95%,低成本治理養殖污染成效明顯。同時,通過推廣糞肥還田,提升了種植水平,促進了農民增收。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過程中,福綿區堅持高站位,謀劃新思路,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有力工作舉措將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到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產業和生態協調發展成效顯著。
【 關鍵詞 】畜禽養殖污染 糞污還田 資源化利用
一、背景情況
南流江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發源于玉林市大容山南側,流經玉林市北流市、玉州區、福綿區、博白縣和欽州市浦北縣、北海市合浦縣等6個縣市區,于合浦縣注入北部灣的廉州灣。南流江長287公里,流域面積8635平方公里,是廣西南部獨自流入大海的河流中,流程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豐富的河流,被玉林人民稱為“母親河”。
近年來,南流江水體污染問題嚴重,水質持續惡化,“母親河”不再是當地群眾記憶中的樣貌。2018年上半年,國控橫塘斷面水質始終為劣Ⅴ類,成為廣西唯一喪失使用功能的劣Ⅴ類水體,呈現“一江污水向南流”的狀態。
福綿區位于玉林市境內,東北連玉州區,西北接興業縣,南鄰博白縣,東南與陸川縣接壤。轄區787平方公里,共有6個鎮,而南流江干流就流經5個鎮,6條主要支流流經全區。南流江福綿段的水質惡化同樣嚴重。2017年,南流江跨縣區斷面六司橋(南流江出福綿區、進博白縣交界處)水質年均值為四類,未達到當年設定的三類水質目標,水質與2016年相比進一步惡化。中央環保督察組入駐玉林市后,福綿區受理75件舉報案件,其中50%都與畜禽養殖污染有關。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監測也顯示,南流江橫塘斷面水質為劣Ⅴ類,主要超標因子為氨氮、總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生態環境廳根據監測分析結果,向福綿區反饋了“南流江橫塘斷面水質超標主要原因是畜禽養殖污染、城鎮生活污水截流不徹底及農村生活污水直排”的意見。
針對水體污染問題,福綿區認真查原因找根源,全面打響了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紤]到當地服裝制造業發達,印染等工藝對水體有較大污染,立即將涉水制造業全部搬遷到工業園區,規范管理,并對污水進行深度處理,但水質改善并不明顯。隨后,針對畜禽養殖場戶環保意識不強、環保監管壓力不大,畜禽糞污直排現象嚴重,對水體和農村人居環境產生了較大影響的問題,福綿區及時調整工作重心,將污染治理重點轉向了畜禽養殖。福綿區家家戶戶都有養豬的傳統,生豬養殖量大,養殖密度也大,2018年5月全區生豬存欄量達24.22萬頭,規模養殖場171家,占總戶數的5.73%,生豬存欄占比55.05%;規模以下養殖場戶2813家,占總戶數的94.27%,生豬存欄占比44.95%,總體呈現“點多面廣、生產落后”的特點。
畜禽養殖污染看得見、聞得到,直接影響到老百姓的生活,如不能有效控制,水質改善目標勢必無法完成,開展治理勢在必行。畜禽養殖污染是多年積累的老問題,但沒有可借鑒的現成經驗,一旦動起真格的,地方可犯了難。起初,福綿區采取了關停禁養的管理思路,推行污水深度處理的技術模式,財政壓力大,處理成本高,養殖場戶難監管,養殖污染治理費力不小,但效果并不好。2017年,根據《玉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玉林市2017年度南流江流域環境綜合整治方案的通知》精神,玉林市水產畜牧獸醫局印發了《關于下達南流江流域生豬養殖規模消減30%任務的通知》,提出2017年在南流江流域消減生豬規模的30%。為落實任務要求,福綿區安排區本級財政資金1150萬元,關閉了600多家養殖場戶,減少生豬存欄5.887萬頭。這種做法雖然短期內減少了污染來源,但負面影響也很嚴重。一是影響了生豬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一刀切”式的禁養限養不利于畜牧業健康持續發展。二是影響了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對廣大農民來說,養殖業是重要的收入來源,是生產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保障。還有部分養殖戶對補償金額不滿意,多次上訪,影響了社會穩定。三是加大了地方財政負擔,西部地區本來財政就不富裕,花費大量資金搞關閉拆遷進一步增加了財政壓力,擠占了改善民生發展社會經濟的資金空間。在技術路徑方面,2018年以前,要求養殖污水必須進行工業化深度處理,達標后排放。但一方面畜禽糞污理化特性與工業污水差別巨大,其含有豐富的養分,工業化處理難度大、成本高。另一方面深度處理基礎設施投資昂貴,一般養殖場戶難以承擔。從實際生產看,部分規模養殖場花大價錢購置安裝了畜禽糞污深度處理達標排放設施,但由于運行成本高,大部分成為擺設,糞污仍舊直排。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