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2-22 15:47
來源:江蘇省環保廳
近日,江蘇省環保廳發布了《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江蘇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公開《江蘇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以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促進畜牧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全文如下:
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江蘇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
(蘇政辦發〔2017〕146號)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江蘇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12月4日
(此件公開發布)
江蘇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
為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促進畜牧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國辦發〔2017〕48號)精神,結合江蘇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遵循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視察江蘇重要指示精神,圍繞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兩聚一高”目標任務,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統籌環境保護和畜牧業協調發展,兼顧生態效益和保供增收社會效益,堅持政府支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方針,按照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原則,突出畜牧大縣和規模養殖場治理重點,以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為主要利用路徑,以肥料化和能源化為主要利用方向,強化責任落實,完善扶持政策,嚴格執法監管,加強科技裝備,全面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快構建畜牧業綠色發展新格局,為推進“兩聚一高”新實踐、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一是種養結合,多元利用。立足當地資源稟賦,結合養殖實際,以發展新型種養結合模式為重點,以就地就近肥料化利用為基礎,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處理模式,宜肥則肥,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全面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二是統籌兼顧,整縣推進。統籌環境承載能力、畜產品保供能力和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能力,優化養殖區域布局,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協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畜牧業綠色發展。以畜牧大縣為重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積極探索整縣推進模式,構建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新格局。三是市場主導,政府支持。以綠色生態為導向,創新政策支持方式方法,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引導和鼓勵金融及社會資本投入,加快培育發展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相關產業,建立企業投入為主、政府適當支持、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的運營機制。四是屬地管理,落實責任。堅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屬地管理原則,明確各級政府負總責、各部門各司其職的責任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強化監督管理,督促指導畜禽養殖場依法依規切實履行主體責任。
(三)主要目標。到2020年,建立科學規范、權責清晰、約束有力的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體系,構建種養循環發展機制,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規模養殖場(小區)治理率達到90%以上,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提前一年達到100%。畜牧大縣、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率先實現上述目標。
二、建立以種養循環為主的多元化利用體系
(四)優化養殖區域布局。各地要按照“種養結合、畜地平衡”的原則,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區域布局調整優化方案落實,宜養則養,宜減則減。根據當地資源稟賦,實行以地定畜,嚴控單位面積土地畜禽承載量,超過土地承載能力的縣合理調減養殖總量。太湖、淮河、通榆河等重要水體周邊和蘇中水網密集地區,嚴格控制養殖總量;丘陵山區、東部沿海灘涂等地區,適度拓展高標準畜禽養殖示范區;蘇南地區要穩定畜牧業發展,積極打造生態農業示范區,提高保供能力。
(五)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快規模場技術改造,更新養殖設備,改進養殖工藝,提高智能化、標準化生產水平。加強規模養殖場精細化管理,嚴格規范獸藥、飼料添加劑生產和使用,推廣散裝飼料和精準配方,提高飼料轉化率,實現源頭減量。以畜牧大縣、水網密集地區為重點,鼓勵和支持規模養殖場建設標準化圈舍,完善機械化生產、自動化控制、智能化管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強化過程控制和末端循環利用。加快畜禽新品種的創新力度和遺傳改良進程,提高綜合生產能力。落實畜禽疫病綜合防控措施,提高畜禽出欄率。繼續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畜牧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場和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創建,提升畜牧業綠色發展水平。
(六)推行農牧結合種養循環。畜牧大縣要科學編制種養循環發展規劃,積極探索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新型循環生產方式,構建種養業協調發展新格局。按照“農牧結合、種養平衡”的原則,因地制宜推廣蛋鴨籠養和水禽旱養等清潔健康養殖新技術、“稻鴨共作”和“林下養禽”等復合經營新模式,以及“豬-沼-糧、畜-沼-果蔬”等循環利用新路徑。扶持發展種養結合型家庭農場,支持適度規模養殖場進行發酵床養殖,引導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積造和施用有機肥,鼓勵沼渣、沼液和經無害化處理的畜禽養殖廢水作為肥料科學還田利用,構建沼肥循環利用體系。加強技術指導,支持在田間地頭建設儲糞(液)池和輸送管網等基礎設施,解決糞肥還田利用“最后一公里”問題。
(七)創新綜合利用機制。推動建立養殖廢棄物收集、轉化和利用網絡體系,鼓勵在養殖較為集中的區域建立糞污處理中心,探索建立受益者付費、第三方處理企業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合理收益的運行機制。培育壯大多種類型的糞污處理社會化服務組織,構建專業化生產、市場化運營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支持采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撬動更多的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形成畜禽糞污處理全產業鏈。鼓勵各級政府和社會資本設立投資基金,創新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和運營模式。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