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6-17 09:54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丁寧
2019年開年之際,中央一號文件再次重申“三農”工作,為農村固廢行業發展注入了活力(相關閱讀:解讀:中央1號文件今年關注農村垃圾哪些事?(附全文))。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將對農村源有機固廢在“無廢城市”建設的政策背景下的新機遇進行剖解。
預告:6月24日,以“探索無廢之道,破解兩端難題”為主題的“2019有機固廢資源化論壇”將在福州泰禾鉑爾曼酒店隆重舉辦,與您相約!點擊專題鏈接報名參與。
2019年,國務院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提出以大宗工業固體廢物、主要農業廢棄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險廢物為重點展開。在“無廢城市”試點建設重塑固廢綜合管理新標桿之際,來自農業和城鎮生活源的有機固廢處理行業迎來重大利好。2019年開年之際,中央一號文件再次重申“三農”工作,為農村固廢行業發展注入了活力(相關閱讀:解讀:中央1號文件今年關注農村垃圾哪些事?(附全文))。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將對農村源有機固廢在“無廢城市”建設的政策背景下的新機遇進行剖解。
圖 1 垃圾分類下的固體廢物來源分布
E20研究院將固體廢物按照其來源不同劃分為工業源、城市源和農村源三類。與“無廢城市”建設的重點區域相匹配,固廢綜合管理體系的建設對三大來源的固體廢物均有相應的指標要求。其中,對城市源有機固廢的解讀請參考: “無廢城市”建設下的有機固廢新機遇(城市篇),本文將對農村源有機固廢進行梳理。
除上述以城市為主要產生地的有機固廢外,農村作為以農林畜牧業為主的地區,也是有機固廢的重要產生源。由于農村存在地廣人稀、留守人員受教育程度偏低、農業源垃圾產量較大,生產資料與農業廢棄物長期存在“自循環”等特點,類似于城市的集約式管理往往可行性較弱。
農村有機固廢主要包括農戶廚余垃圾、農業生產中的作物廢棄物(以秸稈為例)、畜禽糞污及病死畜禽等,其中以后三者(農業源有機廢棄物)居多。廚余垃圾的處理與城鎮廚余垃圾原理相同,由于農村地區廚余垃圾分布分散,總量小,因此大多自行漚肥或采用分布式小型處理設備處理,其中尤以農村垃圾分類較為突出的浙江金華、湖南長沙縣等地區為典型代表,詳見(相關閱讀:【盤點】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模式探討)。
在農業各細分領域中,種植業、畜牧業為兩大主力產業,構成了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經濟支柱。在上述兩大產業中,種植業產生的農作物秸稈和畜牧業產生的畜禽糞污及病死畜禽構成了我國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部分,也是我國有機固廢處理行業在農村端的主要處理對象。
1. 農作物秸稈
產業鏈分析
所謂秸稈,是指農作物成熟后收獲其籽實所剩余的副產品,包括糧食、油料、棉花、麻類、糖類、煙葉、蔬菜瓜果類、藥材等農作物的莖、葉、枝、梢、稈、殼、芯、藤蔓、秧、穗及殘渣等剩余物,還包括農田青綠飼料,但不包括麥麩、餅粕等副產物和農作物的根部。秸稈富含氮、磷、鉀、鈣、鎂和有機質等,是一種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資源。
農作物秸稈的處理產業鏈相對簡單,目前以能源化處理為主,政府的統籌把控貫穿整個收轉運處理產業鏈,僅在中末端出現小規模的市場化。
圖 2 秸稈作物產業鏈分析
行業現狀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開數據測算,2017年我國主要農作物的秸稈理論資源量達8.58億噸左右。結合秸稈可收集利用系數,估算我國2017年秸稈可收集利用量約7.1億噸。
圖 3 2017年我國各類農作物秸稈可收集量測算
從區域分布來看,秸稈來源主要分布在糧食生產地,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東、江蘇、安徽、江西、四川等13個糧食主產省(區)秸稈理論資源量占全國秸稈理論資源量的70%以上。
圖 4 我國各省市秸稈資源化可獲得水平測算
*注: 1. 顏色越深代表該省秸稈資源化(此圖僅指能源化)可獲得水平越高,集約化開發價值越高。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