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5-13 09:21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丁寧
E20研究院固廢產業研究中心第一時間對入選城市(11個)及特例地區(5個)的固廢管理情況進行了深入梳理。從區域分布來看,16個城市位于16個不同的省市,分布較為均勻。從四大經濟區劃來看,東部地區除上海外九省市均有縣/市入選,獨占“無廢城市”半壁江山;中、西部地區各有三個城市入選,東北地區則由盤錦作為代表成為首批試點城市之一。
4月29日,環境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公布了入選“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的11個城市,分別是廣東深圳、內蒙古包頭、安徽銅陵、山東威海、重慶主城區、浙江紹興、海南三亞、河南許昌、江蘇徐州、遼寧盤錦、青海西寧。
此外,為更好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河北雄安新區(新區代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代表)、中新天津生態城(國際合作代表)、福建省光澤縣(縣級代表)、江西省瑞金市(縣級市代表)作為特例,參照“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一并推動。
E20研究院固廢產業研究中心第一時間對入選城市(11個)及特例地區(5個)的固廢管理情況進行了深入梳理。從區域分布來看,16個城市位于16個不同的省市,分布較為均勻。從四大經濟區劃來看,東部地區除上海外九省市均有縣/市入選,獨占“無廢城市”半壁江山;中、西部地區各有三個城市入選,東北地區則由盤錦作為代表成為首批試點城市之一。
*注:圖中紅色圈代表參照“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一并推動的五個特例地區。
“11+6”城中,大部分采用了常見的“四分法”原則,深圳采用了精細分類、天津采用了三分法;縣級地區垃圾分類工作相對較為滯后,分類標準也較為簡單(以光澤為例)。
入選城市中固廢管理水平和信息公開程度差異明顯,11個試點城市以百萬人口級為主,是我國大多數地級市的典型代表。目前大多已有或在建有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和餐廚垃圾集中處理設施。5個特例地區由于實際情況不同差異較大:雄安新區規劃處理能力、技術路線明顯較優,北京、天津兩開發區由于區域內人口及面積所限,大多采用域協同、小型分散處理的方式,但無害化水平均相對較高,地方縣、縣級市垃圾集中處置水平有待提升。
入選城市中固廢管理水平和信息公開程度差異明顯,11個試點城市以百萬人口級為主,是我國大多數地級市的典型代表。目前大多已有或在建有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和餐廚垃圾集中處理設施。5個特例地區由于實際情況不同差異較大:雄安新區規劃處理能力、技術路線明顯較優,北京、天津兩開發區由于區域內人口及面積所限,大多采用區域協同、小型分散處理的方式,但無害化水平均相對較高,地方縣、縣級市垃圾集中處置水平有待提升。
注1:部分市(縣)生活垃圾產生量未公布官方數據,表中為E20研究院估算數據;餐廚垃圾產生量按照其常住人口及日均產生量定額估算得到
注2:圖中數據為E20研究院根據公開數據整理得到,空缺數據為暫未查詢到公開信息,不代表該市無該項處理能力。由于部分城市信息公開有限,此表可能與實際存在一定偏差,請酌情參考。
深圳
11個試點城市中,深圳無疑是垃圾分類推進最好的城市。深圳在2015年在全國率先建立起生活垃圾大分流處理體系,并通過逐步完善法規體系引導市民進行垃圾分類。近年來,深圳在垃圾分類管理領域先后出臺1個政府規章、3個地方標準和7個規范性文件,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規范標準體系,并于2018年2月發布了立法文件的征求意見稿,將垃圾分類標準細化為十三類。
作為國內首個開展大件垃圾專項收運處理的城市,深圳率先建立預約回收制度,定點投放、預約清運。據公開資料顯示,當前深圳已建成大件垃圾處理設施21處,資源化率超70%。全市產生量約650噸/日,2017年收運處理量529噸/日,回收率81.4%。廢舊織物全市產生量約12噸/日,2017年收運處理量9.6噸/日,回收率80%。約3500個回收箱覆蓋全市物業小區(城中村),統一備案,箱體噴涂編號、投訴熱線等監督信息。玻金塑紙則在全市3478個物業小區(城中村)統一配置分類收集容器5913組,同步建立分類收運系統,提供免費預約回收服務。全市產生量約350噸/日(主要為玻璃),2017年收運處理量30噸/日。此外,由于深圳當地文化特色,節日前后的年花年桔等垃圾也成為其特殊收運的一類。針對此類垃圾,每年元宵節前后集中開展專項回收活動。完好的花盆及土、支架回收再利用,植物作肥料,部分回植。2018年回收年花年桔202萬盆,再利用花盆47萬個,回植植物約8萬株。
由于常住人口基數龐大,深圳市生活垃圾日產生量高達逾2萬噸。在末端處理方面,深圳市現有三座垃圾填埋場,總設計處理能力為5940噸/日;6座焚燒發電設施,總設計處理能力為8625噸/日。按照生活垃圾日產生22227噸計,焚燒處理率近40%。按當前處理能力計,其他垃圾處理能力仍存在不足。據E20研究院統計,當前深圳在建焚燒項目一個,處理能力達5000噸/日,建成后深圳的生活垃圾焚燒能力將進一步大大增強。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