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4-02 10:57
來源:北京市生態環境局
(三)保障資金投入
統籌涉農資金、生態環境保護資金、生態保護補償資金等各領域資金,建立穩定的農業農村污染治理資金保障機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強化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引導社會各界積極援建,不斷拓寬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投融資渠道。在保障現有各項投入連續性的基礎上,鼓勵各區創新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健全分級分類投入體制,建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機制,采取設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基金、大力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向農村基礎設施領域,構建多元化的投融資新格局。
(四)完善經濟政策
2020年底前,市水務局牽頭完成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全面實行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建立補貼機制、污水垃圾處理農戶繳費制度,綜合考慮污染防治形勢、經濟社會承受能力、農村居民意愿等因素,合理確定繳費水平和標準。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等部門牽頭落實國家關于有機肥廠、第三方處理機構等畜禽糞污處理主體的用地用電優惠政策,根據需要研究制定本市相應的優惠政策,保障用地需求,按設施農業用地進行管理,享受農業用電價格。研究建立農民施用有機肥市場激勵機制,支持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使用有機肥、配方肥、高效緩控釋肥料。
農村污水治理投融資支持政策執行《中共北京市委辦公廳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京辦發〔2018〕5號)的相關規定。
(五)加強村民參與
強化村委會在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協助政府和有關部門推進垃圾污水治理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責任。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納入村規民約,建立農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直接受益機制。引導農民保護自然環境、科學施用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合理處置畜禽糞污等農業廢棄物。充分依托農業基層技術服務隊伍,提供農業污染治理技術咨詢和指導,推廣綠色生產方式、建立示范基地。發揮老黨員、老教師、婦女、鄉賢等作用,推廣綠色生活方式,形成廣大農民群眾參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
(六)培育市場主體
推動各種形式的農業農村環境治理市場主體培育,采取城鄉統籌、整區打包、建運一體等多種方式,吸引第三方治理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參與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動建立農村有機廢棄物收集、轉化、利用網絡體系,探索建立規模化、專業化、社會化運營管理機制。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