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8-08 13:00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李少甫
7月27日,E20研究院固廢產業研究中心負責人潘功博士在“2018首屆環衛一體化高峰論壇”上,以“月圓花正好,道合志和同”為題,以垃圾分類為串聯,結合環衛一體化、城市管理系統化、固廢行業生態化,探討了環衛行業的新征程下的發展格局和未來趨勢。
E20研究院固廢產業研究中心負責人 潘功博士
近年來,我國環衛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各地環衛市場化項目持續釋放,形勢一片大好。伴隨著居民對人居環境要求的逐漸提高,環衛服務也正在完成由“量變”向“質變”的轉變。環衛的一體化服務趨勢正在全國蔓延,城市綜合管理的模式已悄然成風。因此有了這次的演講題目,“月圓花正好”寓意目前如火如荼的環衛市場化,而“道合志和同”則寓意了環衛行業發展過程中的 “合”。
分庭伉禮,無復統轄之制 ---垃圾分類下的固廢新格局
在去年第十一屆固廢戰略論壇上,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家發改委財政部PPP雙庫定向邀請專家薛濤曾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生動形象的描繪了目前我國的固廢產業形勢。環衛服務在整體固廢產業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潘功博士認為,“固廢產業分和合的邏輯正在從根本上決定環衛服務行業的發展方向”。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并大力推行的垃圾分類便是固廢產業“分”的起點,固廢產業的格局正在垃圾分類的影響下發生劇變。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混合收運、“以填埋為主”單一末端混合處理的萌芽期,到高速城鎮化時代的“以焚燒及填埋為主”的機遇期,現今我國的固廢產業已進入了分類收集、分類收運、“末端分類處理”的生態文明新時代,即固廢產業的3.0時代。
根據E20固廢產業研究中心繪制的固廢產業鏈圖,潘功認為,“垃圾分類的推廣必然帶來了環衛服務模式的分化。針對不同區域、不同主體,環衛服務采取的模式必然有所區別,垃圾分類服務開展的形式及效果也不盡相同。”
所謂“路”線,即以道路清掃保潔及河道水面保潔為主的傳統環衛服務,由于作業區域的公共屬性,一般是為政府服務,屬于to G端,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主。路線環衛業務一直存在,是環衛市場化的重點。在路線上涉及到的垃圾分類,以兩分類垃圾箱的形式為主。但在公共道路的條件下,約束性較差且無法進行溯源,在垃圾分類法律法規尚不明確的當下無法有效執行。加之路線的垃圾收運作業一般由人工完成,所使用的小型收運車無法進行分類收運,易造成混合收運,多種因素導致路線上的垃圾分類效果較差。日本清撤市政街道上的垃圾桶,正是最大限度的減少路線上垃圾的產生,清掃保潔成為路線的單一屬性,大大降低了環衛工人的工作量,將垃圾源頭分類完全并入“戶”線及“庫”線中。
“戶”線即進入居民的生活及工作端,“戶”線環衛服務一般由物業公司或保潔公司提供。由于主要服務對象為居民個體,屬于to C端。“戶”線是垃圾源頭分類的主要陣地。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各級地方政府均在進行垃圾分類的小區試點工作,絕大多數“戶”線垃圾分類項目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開展,政府財政采取可行性缺口補助,一部分費用由居民自行承擔,即后面將講到的在“污染者付費”原則下的生活垃圾處理收費體系。居民端的垃圾分類一般可分出包括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生活垃圾以及生活當中產生的裝修垃圾、大件垃圾等。現階段,眾多地區由于末端分類處置設施的不完善,以及沒有分類運輸體系的匹配,導致前端居民分類的垃圾在中端收運過程中再次混合,形成了“先分后混”的尷尬局面,大大影響了居民對垃圾分類工作的感知與熱情。潘功表示,“在固廢產業的3.0時代,建立與分類品種相配套的收運體系、建立與再生資源利用相協調的回收體系、完善與垃圾分類相銜接的終端處理設施已成為必然趨勢,也是建立城市綜合管理體系的重要切入點”。
所謂“庫”線,即進入以企業、單位等為主體的非居民端,這部分由于是面向企業,屬于to B端。“庫”線的環衛服務(包括保潔和收運)一般均由企業、單位自行與環衛企業簽訂協議,主要的付費模式為使用者付費。“庫”線垃圾主要是單位在經營過程中所產生,如工業垃圾、建筑垃圾、醫療垃圾、餐廚垃圾、園林綠化垃圾、農貿市場垃圾等。在行政單位、企業等主體體制下,結合使用者付費模式,各類垃圾的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能相對容易管理及執行。而相較于“戶”線,“庫”線中的垃圾源頭分類的管理難度、宣傳難度都相對較低,因此目前我國諸多城市已將非居民端列為垃圾強制分類的試點,以“庫”線為切入點開展生活垃圾的源頭分類,并逐步推向“戶”線。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