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7-17 09:28
來源: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環境保護局網站
日前,北京市發布《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意見》對水陸空等環境問題提出了具體目標,其中,黑臭水體治理方面,力爭到2018年底前,要采取截流治污、再生水補給、濕地建設等措施,完成全市141條黑臭水體整治;村鎮污水治理方面,2018年底前,先行完成全市農村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選址,制定農村污水處理排放標準,并制訂重點促進村水環境質量達標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機制,2019年起開始考核;到2020年,建成區和城鄉結合部的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污水全收集、全處理,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
垃圾處理方面,繼續推進垃圾分類,力爭到2020年底,基本實現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覆蓋,全市垃圾分類示范片區覆蓋率達到90%。力爭到2020年底,基本實現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覆蓋,全市垃圾分類示范片區覆蓋率達到90%。到2020年,綜合利用處置率達到95%。
政策全文如下:
良好生態環境是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重要標志,是經濟高質量發展、市民高品質生活的內在要求。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決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天藍、水清、土凈、地綠”的美麗北京,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深刻認識本市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決策部署,實施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制度體系,加快推進資源節約和利用方式轉變,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推動加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協作,實現了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環境安全有效保障,綠色發展水平逐步提高,美麗北京建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同時,本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人口資源環境矛盾依然突出;“復合型”“壓縮型”的生態環境問題仍未有效解決,環境質量與國家標準相比還有差距,防范生態風險、保障環境安全的壓力依然存在;城鄉生態環境保護不均衡;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尚不適應超大型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生態環境成為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短板。
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窗口期。必須應勢而謀、因勢而動、順勢而為,刻不容緩地加大力度、加快治理、加緊攻堅,打好標志性的重大戰役,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為廣大市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回答了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有力指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堅持生態興則文明興。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必須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平衡和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永續發展之路。
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環境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重點解決影響群眾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生態環境是統一的有機整體。必須按照系統工程的思路,堅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構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著力擴大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
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必須構建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與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堅持建設美麗中國全民行動。美麗中國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必須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牢固樹立生態文明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使建設美麗中國成為廣大市民的自覺行動。
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系統闡述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的重大時代課題,要求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局中,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嚴守人口總量上限、生態控制線、城市開發邊界三條紅線,減量發展、高質量發展,著力攻堅治理大氣污染等“大城市病”,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優先保護好生態環境,推動實現轉型發展、綠色發展。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科學指南、行動綱領,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是推進首都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的根本遵循,必須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教育廣大干部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樹立正確政績觀,將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作為案頭卷、工具書和座右銘,把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首都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部署和重要任務落到實處,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市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展現我國和首都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三、全面加強黨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領導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政策措施。
(一)落實黨政主體責任
落實領導干部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嚴格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是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要加強組織領導、調查研究、決策部署,至少每季度研究一次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其他有關領導成員在職責范圍內承擔相應責任。
明確各級黨委、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生態環境保護職責。堅持管發展、管生產、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原則,修訂《北京市環境保護工作職責分工》,完善責任清單。各級黨委、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及生態環境質量負總責,各級、各有關部門負責本級、本領域的污染減排、監督管理等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自2019年起,各區、市有關部門制訂生態環境保護年度工作計劃和措施,報市委、市政府備案,并向社會公開。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