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7-03 16:47
來源:瀚藍環境
瀚藍下屬的環境處理設施都是主動向市民開放的。市民可以隨時到園內散步、在環保公園內休憩、到環保展廳學習,持有監督員證的周邊居民還可以24小時隨時進園監督。這樣的公眾開放經驗,為全國其他各地城市提供了很好的借鑒經驗,使市民對垃圾焚燒有深入的了解從而產生信任,不再盲目反對和阻擋項目的落地。
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的地標性建筑,也同時是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是佛山市同類項目里規模最大、開放程度最高、軟硬設施最完善的環保教育實踐基地。
“帶著兒子來這里參觀,我和他都學到很多環保知識,真是大開眼界。”組織到產業園參觀的親子團團長李媽媽說道。每到節假日,固廢處理產業園內就有不少市民和學生團體前來進行參觀,近四年平均每年接待參觀超過10000人次。瀚藍已計劃將南海桂城垃圾中轉站打造為廣東省乃至全國的生態綠化型生活垃圾轉運站的典型項目,并將成為瀚藍的第三個環境教育基地。
部門聲音
南海區環境保護局
隨著目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力度空前加大,省市對我區的考核要求也隨之增高,環保部門的執法力度和監管難度也隨之增大。在區委區政府高瞻遠矚的規劃和指導下,瀚藍在南海區內形成的供水、排水廠網一體化,固廢處理收轉運和處理一體化等環境處理全產業鏈,是國內少見的打通市政環境保護產業鏈,在鏈條化協同化信息化管理程度最先進的生態環境管理方案,讓政府在環境管理工作中,能夠有效降低綜合治理成本、減少治理孤島效應、增強監管準確度,為南海區提升整體環境治理水平,更好更快地實現環境治理目標,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也是全國其他城市正在探索和試驗的前沿課題,瀚藍的成熟實踐,為我國環境管理理念和模式的提升,起到了較好的示范作用,值得向全國推廣。
南海區住建局
瀚藍以全產業鏈系統從源頭到終端集中解決“垃圾圍城”問題,開創了垃圾處理的“瀚藍模式、南海經驗”,成為行業典范。這樣的固廢處理產業園模式,解決了選址難和環境影響問題,實現了固體廢棄物從無害化處理到資源化利用的轉變。這樣的模式,獲得了住建部和省住建廳主要領導的高度認可,讓南海區在城市固體廢棄物的綜合處理問題上,領先于全國其他城市,并對全國各地解決垃圾圍城和垃圾焚燒鄰避問題,起到很好的借鑒作用,為南海爭光。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