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6-25 09:34
來源:瀚藍環境
6月20日,瀚藍環境黨委舉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專題學習暨紀念‘七一’活動大會”,240多名黨員和管理人員參加了本次大會。
大會的主要目的是為進一步推動企業黨員和管理人員全面領會、準確把握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項任務,和習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提出的總體要求中,更好指導公司的各項工作。
(瀚藍環境黨委副書記黃志河主持會議)
讀懂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本次大會邀請了廣東省委黨校法學部副主任程雨燕教授講授《讀懂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課程。程教授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背景、內容和要求,突出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六大原則、五大體系,并結合企業實際談機遇和挑戰。程教授以廣闊的視野、豐富的案例,帶領我們讀懂習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的內涵。
(廣東省委黨校法學部副主任程雨燕教授講授)
立足環保行業的瀚藍,在十多年前就把“共建人與自然和諧生活”作為企業使命,這是我們的初心,也是長期堅持的企業信念。程教授專業的講授,讓黨員和管理人員更好理解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日后的實踐中,以專業的理論武裝頭腦,以重要講話精神作為行動的指南,用實際行動和工作成效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總裁金鐸分享對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學習心得
金總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對廣東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也給廣東在未來全國經濟發展中賦予新的使命和定位。作為一家扎根廣東,面向全國的企業,瀚藍環境全體黨員和領導干部要深刻學習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這對瀚藍未來的發展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瀚藍總裁金鐸)
一、深刻理解,對標實踐
金總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原文,帶領全體黨員和管理人員對標理解重要講話精神內涵。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十九大思想是一脈相承的,是在十九大描繪的宏偉藍圖中,給予了廣東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定位,是針對廣東發展的實際所給出的具體指示。
(一)堅持改革開放,打破體制機制束縛。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分析了國際形勢,指出了廣東的定位以及優劣勢,并要求廣東在推動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上走在全國前列。回首過去,廣東依靠改革開放實驗區,引領了改革開放的潮流,取得了巨大的經濟發展成績。理論聯合實際,反觀我們企業,瀚藍環境也是廣東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走到了今天的發展新起點,仍然要繼續堅持改革開放,要打破體制機制束縛,遠離抱殘守缺的思想觀念,以強烈的使命感迎接新的挑戰。
(二)淘汰落后觀念,優化業務布局。習總書記在要求廣東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中提出“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果斷淘汰落后產能,為新型產業發展騰出空間。”這個過程,對于我們是商機,同時對企業管理有重要的啟發。企業發展要勇于淘汰一些落后的觀念,勇于擔當,聚焦公司戰略,主動調整和優化業務布局。
(三)提高戰略站位,以更大的開放面對發展機遇。習總書記在要求廣東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時指出:“改革和開放相輔相成、有機統一。從一定的意義上來說,開放也是一場深刻的變革。”總書記的講話充滿哲理,封閉走向滅亡,開放獲得更大發展,國家如此,企業亦然。作為廣東的企業,我們更應該繼續開放和改革,我們要把公司的發展戰略,提高到與中央統一的政治站位來思考,這樣的戰略一定會得到各級領導和政府的支持,企業也會得到更大的發展機遇。
(四)加強協同發展,全面推進共建共享共治。瀚藍提出的“三好三分享”、“三好五心瀚藍人”的企業理念與習總書記提出的共建共享共治的要求高度吻合。瀚藍在行業中第一個提出打造以社會責任為競爭力的戰略,實際上就是共建共享共治的體現。瀚藍與周邊社區的關系從鄰避到鄰利,探索共建共享共治的新模式,是落實習總書記講話精神,以合作共贏的方式來解決阻礙發展的矛盾和問題,為未來公司更好的發展開拓了一條寶貴的道路。
二、讀懂精髓,知行合一
學習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學習是為了更好的推動我們各項工作的發展。金總對如何學習習總書記講話精神分享了心得:
(一)學深學透,代入學習。對照習總書記的講話,對照我們工作的實際,深入研究,學深學透,把學習的內容代入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找到思想上和行動上的差距,不斷改善工作中的不足。
(二)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習總書記重要講話中對黨員和領導干部的使命和擔當提出明確要求,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有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的政治擔當,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勇立潮頭的歷史擔當,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責任擔當。目前,公司正處于深度轉型的關鍵時期,這就要求我們的黨員和領導干部心系公司發展、員工福祉、股東利益、社會責任,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作好“三個擔當”的表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帶領全體員工迎接挑戰、戰勝困難,努力實現十三五戰略目標,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為建設美麗中國,推動生態文明作更大的擔當。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