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3-20 13:58
來源:上海市政府
(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市綠化市容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旅游局、市商務委、市房屋管理局、市環保局、市城管執法局,各區政府)
(三)完善政策體系
完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補貼政策和跨區處置環境補償制度,促進各區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延續并完善促進源頭分類減量的節能減排支持政策。完善單位生活垃圾收費制度,建立與分類質量相掛鉤的生活垃圾收費機制;研究促進居民源頭分類的生活垃圾收費制度。制定并實施源頭收運能力支持政策,增加專用運輸車輛能力配置,促進低端車型逐步升級改造,增強專業收運能力。強化資源利用產業鼓勵政策。制定濕垃圾資源化產品用于本市綠地林地土壤改良的補貼政策,打通濕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出路。健全餐廚廢棄油脂資源化扶持政策,促進再生產品利用。建立低價值可回收物回收補貼政策,引導企業回收利用低價值可回收物。制定有害垃圾集中收集處置專項支持政策,確保有害垃圾規范收運處置,維護環境安全。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農委、市商務委、市綠化市容局)
(四)強化監督管理
建立并完善政府依法監管、第三方專業監管、社會公眾參與監督的生活垃圾分類全過程綜合監管體系,加強質量監管。落實區、街鎮、社區屬地監督檢查機制,加強執法監管,把垃圾分類納入住宅小區綜合治理考核體系,加強考核督辦,確保源頭分類實效。嚴格分類收運監管,堅決杜絕“混裝混運”,將分類收運執行情況納入環衛收運企業誠信管理體系,對“混裝混運”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及環衛收運企業嚴肅查處。強化對末端分類處理設施的監管,確保環境安全、生態安全,促進資源有效利用。運用信息化等手段,加強全程分類各個環節有效銜接。
(責任單位:市綠化市容局、市房屋管理局、市環保局、市城管執法局,各區政府)
(五)加強科技支撐
對接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鼓勵垃圾治理科技創新。加強與科研院所、第三方組織及相關企業合作,大力推進垃圾治理的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的開發應用,逐步提升生活垃圾收集車輛裝備、中轉設施、資源化利用設施、末端處置設施的技術水平和科技含量。用好“互聯網+”平臺,發展人工智能,強化信息化技術在垃圾分類全程體系中的應用,加強本市垃圾治理的科技支撐。
(責任單位: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綠化市容局、市發展改革委,各區政府)
(六)注重宣傳引導
加強生態文化建設,創新平臺機制,倡導全民參與,大力增強綠色發展、綠色生活意識。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增強社會互動,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加強垃圾分類工作的新聞宣傳、社區宣傳、入戶宣傳,充分發揮媒體報道、社區宣傳欄、宣傳橫幅的作用,形成輿論氛圍。將垃圾分類知識和要求納入學前及義務教育課程體系。結合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快生活垃圾示范教育基地建設。發揮社會組織和志愿者作用,引導居民開展垃圾分類。提高垃圾分類在文明創建測評體系中的比重。及時總結、宣傳、推廣垃圾分類典型經驗。
(責任單位:市文明辦、市教委、市政府新聞辦、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綠化市容局,各區政府)
本實施方案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