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1-29 14:24
來源:科技部
主要指標:粒徑<1mm,pH值7.5左右,顆粒含水率3%~5%,比表面積平均30m2/g,陽離子交換量>140meq/100g,土壤重金屬穩定化率>96%。
適用范圍:重金屬銅污染場地土壤修復。
8.利用生物質燃燒灰制備土壤重金屬鈍化/穩定化制劑技術
技術路線:以生物質燃燒灰為主要原料,配伍堿性礦物、含磷礦物、有機肥等,混勻后經過造粒等工藝生產顆粒狀土壤重金屬鈍化/穩定化材料。制備的材料含有硅、磷、鈣、有機質等,可通過材料中釋放的羥基、硅酸鹽、磷酸鹽等與土壤中重金屬發生吸附、沉淀、離子交換、螯合等物理化學作用,實現重金屬的鈍化/穩定化。施用時將材料均勻撒于土壤后深耕混勻攪拌。
主要指標:根據土壤污染情況,輕度污染土壤施用量100~200kg/畝,中度污染土壤施用量300~500kg/畝;每2~3年施用1次。稻米降鎘率>50%。
適用范圍:鎘銅鉛鋅等重金屬污染的酸性土壤及礦山修復治理、礦區復墾等。
9.農田土壤鎘生物有效態鈍化/穩定化技術
技術路線:選用對土壤鎘具有吸附、沉淀效果的天然堿性礦物材料,采用磨制、篩分、復混等工藝加工制成鈍化/穩定化材料。根據土壤鎘污染程度確定單位面積耕地材料施加量。施用方法:水稻播種或移栽前7~15d(旱地作物20~30d)直接施撒到農田土壤上,再用旋耕機將鈍化材料與土壤混勻,然后灌水(旱作適量澆水)平衡。
主要指標:有效CaO含量>18%,有效SiO2含量>0.1%,其他有效成分(氧化鎂+三氧化二鐵+氧化錳等)>1%,pH值>8,細度(粒徑<0.25mm)>85%,水分<2%。用量100~300kg/畝。稻米降鎘率可達38%。
適用范圍:輕中度鎘污染酸性稻田土壤,對于土壤pH值<6.5,土壤總鎘0.3~1.5mg/kg的稻田土壤修復效果良好。
10.水稻葉面噴施稀土復合硅溶劑抑制稻米鎘積累技術
技術路線:通過水稻莖葉分配鎘、硅調控競爭機制抑制稻米鎘積累。在水稻拔節期至抽穗期進行2次噴施,噴施時間選擇晴天上午10點前、下午4點后,氣溫范圍為15~30℃,噴施量每次0.5~1L/畝,噴施時將該稀土復合硅溶劑稀釋100倍,并避免與堿性農藥混合噴施。
主要指標:稀土復合硅溶劑:Si>100g/L、pH值7.0~9.0、水不溶物<10g/L、鈉含量<10g/L,汞<5mg/kg、砷<10mg/kg、鎘<10mg/kg、鉛<50mg/kg、鉻<50mg/kg。
適用范圍:中輕度鎘污染農田。
11.基于蜈蚣草的砷污染土壤植物修復技術
技術路線:在污染土壤中種植對砷具有超常富集能力的蜈蚣草,蜈蚣草在生長過程中快速萃取、濃縮和富集土壤中的砷,通過定期收割蜈蚣草去除土壤中的砷,實現修復土壤的目的。收割的蜈蚣草進行焚燒處置,焚燒灰渣經鑒別按一般固廢或危險廢物進行處置。
主要指標:砷富集系數10~100,遷移系數≥5。種苗參數:高15 cm,單作和間作種植,種植密度30cm×30cm,每年收割2~3次,每次收割的生物量>5000kg/hm2。
適用范圍:農用地和礦山砷污染土壤修復。
12.土壤與修復藥劑自動混合一體化設備
技術路線:該設備由破碎篩分機、輸送裝置、計量裝置、攪拌裝置、藥劑存儲裝置和控制系統等組成。污染土壤經破碎、篩分、除雜后進行自動計量;依據計量結果定量輸送藥劑,與土壤在攪拌混合系統中充分混合均勻。
主要指標:設備處理能力20~160m3/h,篩分系統下料粒徑≤30mm,混合均勻性變異系數≤15%。
適用范圍:污染土壤與修復藥劑固固混合、固液混合。
13.車載式原位注入裝備
技術路線:該裝備可配制并向土壤和地下水中精準注入修復劑(包括化學修復藥劑、淋洗劑及微生物制劑等),通過反應破壞、降解土壤中污染物達到修復目的。該設備將修復劑配制系統、加壓注入系統、控制系統組合成集裝箱,實現車載移動注入。控制系統可對固體和液體制劑投加、進水、攪拌、泵啟動過程及投加比、投加量等進行集中控制和調節,通過精準計算和模型構建實現邊配制邊有效注入。
主要指標:固相制劑最大投加量50kg/h,投加精度0.5%;注入流量范圍0~1000L/h,注入精度0.5%;設備加壓能力0~12MPa。
適用范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原位氧化還原及生物修復。
14.污染土壤及地下水高壓旋噴注入裝備
技術路線:將污染區場地平整和壓實后,確定注入點鉆孔位置并自地表引孔,穿透硬層或基礎。采用氣、液二重管工藝自下而上旋轉提升鉆桿的同時,自孔內高壓注入氧化劑(如高錳酸鹽、過氧化氫、芬頓試劑、過硫酸鹽和臭氧等)、活化劑及空氣至土壤和地下水中,高壓液流切割攪拌使修復藥劑與土壤充分混合并在含水層中進一步擴散。
主要指標:擴散半徑0.9~2.9m,加壓能力25~30MPa,注射流量20~120L/min。
適用范圍:低滲透性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原位化學氧化還原、穩定化等修復。
15.污染地塊直接推進式鉆探與采樣系統
技術路線:采用高頻液壓裝置提供下壓動力,將內外鉆桿同時直接貫入土壤中:配合使用直接推進采樣裝置,可連續快速取到地表到特定地下深度的土壤樣品;配合使用螺旋中空鉆桿,可取地下水樣或建造地下水監測井;配合使用污染物監測探頭、帶有防護層的柔性數據采集電纜,
可在線采集不同位置污染物濃度并反饋到地面顯示器;配合使用注射泵和注射管路系統,可將修復藥劑注射到目標土層位置。
主要指標:取樣鉆桿直徑:2.25英寸(取樣管內徑1.5英寸)、3.25英寸(取樣管內徑2.25英寸);進尺速度15m/h;單次取樣推進深度1~2m;最大取樣深度>30m;鉆機:伸縮500mm,倒擺±7°,傾斜±5°,額定功率70kW,液壓油壓力18MPa,液壓沖擊力122Nm,液壓裝置下壓力12.98t,液壓裝置回拔力18.60t,最大扭矩/轉速380Nm/(1400~1600)rpm。
適用范圍:污染場地非卵石層無擾動土壤取樣、地下水取樣、鉆探位置污染物在線濃度探測、原位藥劑注射等。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