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0-26 09:09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山東省環保廳
山東省是危險廢物產生大省,山東環保廳近日印發了《山東省“十三五”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規劃》。近年來,山東省危廢處置能力明顯不足,規劃鼓勵企業自建處置設施。同時,在“十三五”期間,山東將投資530億元,建設危廢處置項目總數達353項。
作為危險廢物產生大省,為了到2020年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危險廢物收集、貯存、利用和處置體系,實現全省危險廢物安全利用處置,山東省環保廳近日印發了《山東省“十三五”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能否解決山東省危險廢物產生量大、處置能力不足等問題呢?
危廢處置能力明顯不足
據山東省固廢和危化品污防中心總工程師李建志介紹,山東省是危險廢物產生大省。2015年全省工業危險廢物產生企業10117家,除去含碲廢物、含鉈廢物、熱處理含氰廢物外,其他類別危險廢物均有涉及,需要借助外力處理的危險廢物高達584萬噸。
據統計,這些廢物品種繁多,排在前3位的危廢分別是無機氰化物廢物、廢酸、廢堿,這些危險廢棄物主要來源于少數產生量大的企業。
從2015年全省統計數據來看,全省工業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經營企業有96家,處置能力416萬噸,實際利用處置231萬噸。
李建志表示,全省具有處置資質的危險廢物類別共39種,其中無機氰化物、廢酸、廢堿、染料與涂料廢物等35種危險廢物的處置能力能夠滿足處置需要,但是焚燒處置殘渣、含鋇廢物、爆炸性廢物和廢催化劑處置能力不足。
山東師范大學人口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王立本認為,山東省工業危險廢物焚燒處置殘渣處置能力缺口較大,多氯(溴)聯苯類廢物、含鈹廢物、含硒廢物3類危險廢物基本沒有處置能力。從各市處置能力看,只有濟南、煙臺、濰坊等地具備綜合處置能力,大部分城市利用處置能力比較單一。
業內人士反映,山東省危廢處置企業處理能力小,處理設施水平低,有些廢物處理不了;大多數危險廢物集中處置的方式為焚燒,綜合利用的主要對象是廢礦物油、無機氰化物,利用能力占全省綜合利用能力的60%以上,綜合利用門類單一、通用性不強。
不僅如此,山東省的廢棄危險化學品等特種危險廢物的收集處置體系尚不完善,處置能力存在不足,貯存壓力較大。同時,因為經營單位技術研發能力弱、處置設施大多落后、工藝技術水平不高等,導致危險廢物處置的經濟、社會與環境效益低,處置過程可能帶來二次污染。
鼓勵企業自建處置設施
面對困境,山東省印發《規劃》,要求加強行業引導,進行重點扶持,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運輸、利用和處置體系,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布局趨于合理,確保全省危險廢物得到妥善處置。
據山東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山東省將統籌推進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建設,將危險廢物焚燒、填埋等集中處置設施納入污染防治基礎保障設施統籌建設。加快完成在建的危險廢物處置中心建設。各市至少建成一處危險廢物綜合處置中心,負責無害化處置轄區內產生的危險廢物,對轄區內尚無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或處置能力嚴重不足的地區,將嚴格控制產生危險廢物的項目建設。
此外,山東省還將加強危險廢物收集體系建設,積極推動危險廢物分類收集專業化、規模化,鼓勵危險廢物處置中心建設區域性收集網絡、貯存設施,鼓勵發展專業的危險廢物運輸企業,開展第三方專業收集運輸服務。
優先建設綜合處置中心
山東省環境規劃研究院有關專家認為,目前,山東省危險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布局不合理,全省17個市目前對外正式運營的綜合性危廢處置中心只有8家。
為此,山東省從實際需求出發,優先發展具備焚燒、物化、填埋等能力于一體綜合處置項目,鼓勵發展能夠補齊處置能力不足短板的項目,控制利用處置能力過剩的項目,形成適度的良性市場競爭,推動經營單位優勝劣汰和行業水平總體提升。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山東將投資530億元,建設危廢處置項目總數達到353項,新增工業危廢利用能力1538萬噸,危廢焚燒、物化、填埋等處置能力713萬噸(含醫廢處置能力6.8萬噸)。
具體來看,魯中及魯北地區主要加大廢酸再生利用能力,同時提高焚燒、填埋等綜合處置能力,提高區域共享水平,到2020年,共建設項目120項,新增工業危險廢物利用能力450萬噸,焚燒、物化、填埋等處置能力243萬噸。
魯西南地區主要發展集焚燒、物化及填埋于一體的綜合性處置設施,保障本區域的應急處置,到2020年,共建設項目82項,新增工業危險廢物利用能力317萬噸,焚燒、物化、填埋等處置能力120萬噸。
膠東半島地區主要發展無機氰化物廢物的利用處置項目,在各市建成集焚燒、物化及填埋于一體的綜合性處置設施,滿足本區域的危險廢物處置需求,到2020年,共建設項目90項,新增工業危廢利用能力586萬噸。
對于資金來源,《規劃》要求,堅持政府引導、市場為主的原則,完善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拓寬融資渠道,積極推動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設領域的PPP模式,加大對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設的投入;積極爭取財政支持,實行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以獎代補”;
業內人士表示,希望通過3年多的建設,山東省所有危險廢物安全處置能成為現實。
山東省“十三五”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規劃
為貫徹落實山東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和生態山東、美麗山東建設的決策部署,妥善處置危險廢物,實現危險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目標,制定本規劃。
01、處置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危險廢物產生與處置現狀
1.工業危險廢物產生現狀
我省是危險廢物產生大省,危險廢物基數大,種類多,分布廣。2015年全省工業危險廢物產生企業10117家,分布在全省17市,除無含碲廢物、含鉈廢物、熱處理含氰廢物外,其他類別危險廢物均有涉及。全年共產生危險廢物1548萬噸,其中造紙黑液964萬噸(主要由產生單位自行處置利用,自行處置利用率接近100%,在分析危險廢物產生與處置情況時將其排除在外),其他危險廢物584萬噸。
從產生行業看,共涉及33個主要行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在全省產生量中占比最高,達到24.9%;其次是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占比24.0%;排在第三位的是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占比12.0%;建筑安裝業產生量最小,僅占全省產生量的0.0002%。
從產生企業規模看,主要集中在產生量較大的少數企業。產生量在1000噸以上(含1000噸,下同)的企業236家,占產生企業總數的2.9%,產生562.3萬噸,占總產生量的96.2%;產生量在100噸以上、1000噸以下的企業527家,占產生企業總數的6.6%,產生17.8萬噸,占總產生量的3%。年產生量10噸以下的企業數占產生企業總數的78.2%,但產生量僅占全省產生量的0.15%。
從產生區域看,主要集中在煙臺、淄博、臨沂、濰坊、東營、濱州、濟南、菏澤、德州9市,占全省產生量的90.8%。煙臺市產生量最大,達196.8萬噸,占全省的33.7%;其次是淄博市,占20.9%;排在第三位的是臨沂市,占15.0%;威海市產生量最小,為1.9萬噸,占0.3%。
從危險廢物的種類看,無機氰化物廢物、廢酸、廢堿、染料與涂料廢物、焚燒處置殘渣、醫藥廢物、精(蒸)餾殘渣、廢礦物油、廢有機溶劑、廢鹵化有機溶劑、其他廢物11類危險廢物的產生量較大,占全省產生總量的92.9%。按產生量從大到小順序,排在前3位的危險廢物分別是無機氰化物廢物、廢酸、廢堿,分別占全省產生量的32.5%、16.3%、15.7%,總量占全省的64.5%。
無機氰化物廢物主要分布在煙臺、臨沂2市,分別占全省的90.0%、8.8%。廢酸主要分布在淄博、煙臺、濱州、濟南、日照、萊蕪、聊城、棗莊8市,總量占全省的95.1%,其中淄博市產生量最大,占全省的39.2%;其次是煙臺市占15.0%,濱州市占11.7%。廢堿主要分布在臨沂、菏澤、淄博、德州4市,總量占全省的97.3%,其中臨沂市產生量最大,占全省的65.4%;其次是菏澤市占13.7%、淄博市占10.4%。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