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住建部發布《縣域生活垃圾處理工程規劃規范(征求意見稿)》

時間:2017-07-07 09:30

來源:住建部

8.2.4城鎮地區垃圾收集設施宜按居住區設置;農村地區垃圾收集設施應按自然村設置,每個自然村不應少于一座。

8.2.5垃圾收集點的位置應固定,收集容器應密閉,逐步推進標準化。

8.2.6收集設施包括廢物箱、收集點、收集站等不同類型,其設置應符合《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準》CJJ27及《生活垃圾收集運輸技術規程》CJJ205的相關要求。

8.2.7應根據收集設施的類型選用相應的收集容器、裝箱/車設備、配套車輛等相關設備。

8.2.8村莊垃圾收集點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村莊不宜設置廢物箱。

2村莊農戶每戶家庭可配置統一垃圾收集容器,其容積宜大于20升小于60升。

3垃圾斗宜設置于便于農戶投放的位置,垃圾斗投入口高度不宜超過1米,以便傾倒。

4內置垃圾容器的垃圾房宜設有給排水和通風設施,面積不宜小于5m2;垃圾直接落地的垃圾房,面積不宜小于2m2。

8.2.9生活垃圾收集點的服務半徑宜符合下列規定:

1鎮區生活垃圾收集點宜設置在垃圾收集車易于作業的區域,垃圾桶服務半徑不宜大于100m,垃圾箱或斗設置間隔宜為300m-400m。

2每個自然村和新農村建設農戶集中點至少設置1處垃圾集中收集點,垃圾集中收集點宜設置在村口或垃圾收集車易于作業的區域,村莊垃圾收集點的服務半徑不宜超過500m。

8.2.10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地區,生活垃圾收集點設置及運行應滿足日常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要求,并應與后續分類運輸、分類處理處置方式相適應。

8.3轉運設施規劃

8.3.1轉運設施規劃的主要內容包括轉運設施布局、功能、轉運設施規模、轉運設施選址、轉運設施建設基本要求等。

8.3.2在進行轉運系統布局時,應首先根據垃圾產生分布情況和處理設施分布情況對生活垃圾進行合理的物流組織;在此基礎上對生活垃圾收運模式進行分析,以確定合理的生活垃圾收運模式,進而對轉運系統進行合理布局。確定運輸方式是采取直運模式還是轉運模式,轉運次數是采取一次轉運還是二次轉運,轉運模式是分散轉運模式還是集中轉運模式。

8.3.3轉運設施規劃時應明確各轉運設施除垃圾轉運外還包括哪些功能,如是否包含環衛作業車輛停放、環衛作業管理以及其他輔助功能。鎮區轉運站宜按綜合性環衛設施設置,主要包括垃圾轉運、環衛作業車輛停放、環衛作業管理等功能。

8.3.4轉運設施規模應根據服務區域在服務年限內需要轉運的高峰月的垃圾量確定。需要分類轉運的轉運設施,應分別測算相應的垃圾量。需要環衛停車等輔助功能的轉運設施,應確定相應的輔助功能的規模。

8.3.5轉運設施選址符應符合以下要求: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應有足夠的面積便于轉運站各種功能的布置;應設置在主要收集區域與處置點之間位置;應設置在道路條件較好、交通方便的地方;應設置在對居民居住區影響小的地方;應設置在市政條件較好的地方。

8.3.6轉運設施應具有壓縮轉運功能;主要作業過程應封閉;轉運設施接口應上游收集系統及后續運輸處理系統的接口相匹配。

8.3.7當垃圾運輸距離超過經濟運距且運輸量較大時,宜設置垃圾轉運站。垃圾轉運站的設計日轉運能力,可按規模劃分為大、中、小型三大類,和Ⅰ、Ⅱ、Ⅲ、Ⅳ、Ⅴ五小類。

1服務范圍內垃圾運輸平均距離超過10km,宜設置垃圾轉運站;平均距離超過20km時,宜設置大、中型轉運站。

2城鄉一體化收運處理模式中,鎮(鄉)宜設置轉運站。

3垃圾轉運站的用地指標應根據日轉運量確定,并應符合表8.3.7的規定。

8.3.8垃圾轉運站應規模類型配置相應的壓實設備。

8.3.9轉運站服務半徑應符合下列規定:

1采用人力方式進行垃圾收集時,收集服務半徑宜為0.4公里以內,最大不應超過1.0公里。

2采用小型機動車進行垃圾收集時,收集服務半徑宜為3.0公里以內,鎮區范圍內最大不應超過5.0km,農村地區可合理增大運距。

3采用中型機動車進行垃圾收集時,可根據實際情況擴大服務半徑。

8.3.10垃圾轉運站外型應美觀,并應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應采用先進設備,作業時應能實現封閉、減容、壓縮。飄塵、噪聲、臭氣、排水等指標宜符合國家相關環境保護標準要求。

8.3.11Ⅰ、Ⅱ、Ⅲ、Ⅳ類轉運站應設置垃圾稱重計量系統、監控系統、壓縮裝置、殺蟲滅害裝置、除塵除臭裝置、洗車臺、維修車間、辦公設施、生活設施和其他輔助設施。Ⅴ類轉運站應設置垃圾稱重計量系統、監控系統、壓縮裝置、殺蟲滅害裝置、除塵除臭系統等設施。

8.3.12轉運站設計與建設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生活垃圾轉運站技術規范》CJJ47的規定。

8.4水域保潔與垃圾收集設施

8.4.1根據河道走向、水流變化規律,宜在水面垃圾易聚集處設置水面垃圾攔截設施。攔截設施應采取遮蓋措施(攔截庫區除外),避免垃圾暴露影響周邊環境。

8.4.2水域保潔打撈的垃圾可通過設置水域保潔管理站或水域垃圾上岸點駁運。水域垃圾上岸點宜結合轉運站設置,應配備垃圾收集容器及濾水設施。水域垃圾上岸點應有專人管理,負責日常保潔和維護。

8.4.3水域保潔管理站應按河道分段設置,按每12km~16km河道長度設置一座。水域保潔管理站應有滿足水域保潔打撈垃圾上岸轉運、保潔及監察船舶停靠、水域保潔監管辦公及保潔工人休息等功能所需的岸線和陸上用地。水域保潔管理站使用岸線每處不宜小于50m,陸上實際用地面積不宜少于800m2。

9、處理設施規劃

9.1一般規定

9.1.1各區域新建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應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生活垃圾成分和性質等情況,選擇適宜的技術路線。

編輯:李丹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