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7-07 09:30
來源:住建部
4.1現狀調查
4.1.1現狀調查范圍應覆蓋至村鎮所在縣市,其中鎮區、村莊為重點調查范圍。
4.1.2現狀調查應包括資料收集和現場調研兩個部分,調查方法宜包括資料收集法、調查分析法、歸納法。
4.1.3資料收集應包括以下內容:
1縣域總體現狀及規劃資料包括:自然、地理、氣候條件,村鎮分布情況,人口情況,產業及相應產業人口情況,能源結構,經濟水平等現狀資料;縣域總體規劃、體系規劃、產業發展規劃、人口發展規劃、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等規劃資料。
2生活垃圾現狀資料包括:近5年縣域生活垃圾產量、收集、運輸及處理狀況;縣域現有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及處理設施概況等;環衛基層機構等配套設施情況。具體如下:
(1)環境衛生管理組織構架、環衛人員數量及級別、環衛經費撥付及使用、環境衛生管理規定及考核細則等。
(2)生活垃圾來源、產量及性質,生活垃圾收集設施布局、類型、數量,生活垃圾收運設備及機具的類型、數量,生活垃圾收運模式(轉運設施布局、規模、工藝),生活垃圾處理處置方式(處理工藝、布局、規模、使用年限),存量垃圾的數量、面積、布局、治理情況等。
(3)了解農地爛菜的混入情況,村鎮產業帶來的工業固廢的混入類型及數量,家庭廚余及農地爛菜等易腐垃圾的就地利用情況。
(4)建筑垃圾來源、類別及數量;回填利用比例及去向;管理規定等。
(5)環衛基層機構等配套設施數量、布局、功能、面積。
縣域建設發展調研內容包括村鎮建設現狀;村鎮規劃發展情況。
4.1.4現場調研應包括以下內容:
1縣域生活垃圾產生、收集、運輸及處理現狀。
2生態敏感地區。
3代表地方特色的地區。
4需要重點保護的地區及其它需要特殊保護的地區。
4.2現狀評價
4.2.1現狀評價內容應至少包括環境衛生經費、生活垃圾收清、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設備等方面。
1生活垃圾收集評價內容宜包括收集方式、垃圾落地情況及密閉化收集率、垃圾定點投放(存放)率、收集能力匹配程度、收集機械化水平、收集設施設備水平。
2生活垃圾轉運及運輸評價內容宜包括收運模式合理性、運輸效率及運輸能力匹配程度、密閉化運輸率、轉運站轉運水平及能力、運輸環境影響。
3生活垃圾處理處置評價內容宜包括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合理性、其他固廢(農業廢棄物、工業垃圾等)的混入比率、處理處置能力匹配程度、無害化處理率、存量垃圾治理率、處理處置設施環境影響及其運行和監管水平。
4管理評價內容宜包括環境衛生經費的保障程度、環衛隊伍的建設水平。
4.2.2現狀評價方法包括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
3生活垃圾處理處置評價內容宜包括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合理性、其他固廢(農業廢棄物、工業垃圾等)的混入比率、處理處置能力匹配程度、無害化處理率、存量垃圾治理率、處理處置設施環境影響及其運行和監管水平。
4管理評價內容宜包括環境衛生經費的保障程度、環衛隊伍的建設水平。
4.2.2現狀評價方法包括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
5、垃圾量、規模、性質
5.1生活垃圾量預測及規模
5.1.1垃圾量預測是確定收運處理設施規模、模式的基礎,宜多方案比選確定。
5.1.2生活垃圾量預測應充分考慮當地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回收利用的水平,確定設施規模應統籌考慮縣域內村鎮生活垃圾處理及整治需求、收集運輸效率等。
5.1.3生活垃圾量預測可采用物流平衡法、多元回歸法、灰色模型法。
1物流平衡法是基于人口變化為主要影響因素且對人均生活垃圾量有基本判斷的預測方法。
2多元回歸法是一種統計垃圾量和與之相關的多種因子之間相關關系的方法,需較為完備的相關因子的統計數據。
3灰色模型法是在數據較少條件可對非線性、不確定系統的數據序列進行預測的方法,系統中出現突變情況會致使預測誤差大幅上升。
5.1.4生活垃圾量預測的相關參數應按照當地實際情況分析確定,若人口變化較大且無生活垃圾量統計數據,可采用物流平衡法;若有生活垃圾量長期統計數據可選用多元回歸法、灰色模型法。
5.1.5物流平衡法可采用式(5.1.5)計算:
Q=RCA/1000(5.1.5)
式中:Q——生活垃圾最高日產量(t/d);
R——規劃人口數量(人);
C——預測的平均日人均生活垃圾產量[kg/(人?d)],可取(0.2~1.2)kg/(人?d);
A——生活垃圾日產量不均勻系數,可取1~1.5。
5.1.6確定設施規模時,應在預測生活垃圾產量的基礎上適當留有余量,并考慮遠期發展。
5.2生活垃圾性質
5.2.1鎮區生活垃圾組分在不同區域有較大差異。
1東部地區城鎮化村鎮鎮區的生活垃圾組分跟城市化地區相近,廚余果皮類成分可取65%以上,灰土渣石類組分較低;
2北京周邊村鎮鎮區的生活垃圾組分相對較高,廚余果皮類可取35-50%,灰土渣石類可取30%以上;
3中部和西部地區廚余果皮類相對較低,可取15%,灰土渣石類可取50%以上;
4工業發達地區,生活垃圾中混入的一般工業垃圾比例較高。
5.2.2村莊生活垃圾組分在不同區域也有較大差異,且廚余果皮類的比例有所降低。
1由于經濟水平、生活習慣和飼養畜禽的原因,村莊生活垃圾中廚余果皮類的比例可取12-35%;
2部分旅游區和經濟較好的村莊廚余果皮類比例可取50%
3北京周邊農村和中部、西部地區生活垃圾中灰土渣石的比例仍然較高,可取48-70%;
4村莊生活垃圾中藤蔓、雜草等農作物廢棄物的比例略高。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