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十三五”環境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印發(全文)

時間:2017-05-19 09:15

來源:科技部

2.我國環境科技競爭力現狀

“十二五”期間,我國環境科技發展迅速,已建立了較為完整的環境科技體系,為環境保護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然而,與主要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環境科技發展尚存諸多不足。

(1)整體研究水平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除局部處于領跑狀態外,我國大部分環境科技基礎研究與技術研發處于跟跑狀態。

(2)原創性技術不多,核心技術掌握不足。我國環境領域論文發表與專利申請數量位居世界前列,但總體質量不高,論文被引頻次顯著少于發達國家。環境領域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核心專利技術缺乏。

(3)特有技術缺乏,自主研發能力薄弱。我國環境問題解決缺少國際經驗借鑒,缺乏支撐環境質量改善的特有核心技術和產品,核心關鍵技術、設備、材料依賴國外引進。

(4)研究與應用脫節,產業化水平低。我國環境技術研發主體是高校和研究院所,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研發實力不具國際競爭力。技術研發與應用轉化脫節問題突出,自主研發技術多處于小試或中試階段,僅36%左右技術進入產業化階段。

因此,我們必須立足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階段,針對我國重大環境科技需求,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的契機,注重與信息、生物、材料等領域交叉,瞄準未來技術發展制高點,提前部署、分步實施,加快掌握重大核心關鍵技術,提升我國環境科技水平與環保產業國際競爭力。

(二)戰略需求

1.國家戰略及目標需求

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和解決的環境污染問題在我國30多年快速發展中集中出現,當前我國環境形勢呈現資源消耗漲幅收窄、環境承載力嚴重超載、生態環境問題多型疊加、環境質量緩慢改善、污染治理主體承受力下降、公眾訴求高漲、環境管理模式急劇變革等特征。

“十三五”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城市化、社會轉型的疊加階段,正處于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膠著期,污染減排任務更重,環境質量改善難度增大,環境風險凸顯,國際履約壓力加劇。同時,在經濟新常態下,“十三五”環境保護也將迎來難得的歷史機遇,同時也面臨嚴峻的挑戰。黨的“十八大”已明確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布局,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做出貢獻。國務院相繼發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這一系列戰略部署從國家層面將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時,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也成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和結構優化的重大戰略需求,《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整體方案》已頒布實施,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成為戰略性布局,具有巨大環境保護需求。如何在新常態下解決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問題,在發展中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將對環境科技創新提出更高要求。

2.國際環境科技發展趨勢

國際環境科技發展趨勢已由單項治理轉向綜合防控,正在向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方向延伸。主要發展趨勢呈現以下特點:

(1)環境科技的范圍不斷向人群健康和生態環境風險防控擴展

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高速發展時期,以酸雨和光化學煙霧為代表的環境污染十分嚴重,污染物源頭控制技術成為環??萍贾攸c。20世紀80年代開始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推動了基于特定區域環境質量改善的多污染物控制技術研發,基本解決了常規污染問題,環境質量得到全面改善。新世紀以來,隨著公眾對環境質量要求日趨嚴格,復合型污染、人群健康風險、生態安全等成為環境領域研究重點。

(2)環境科技更加注重解決復合性、系統性環境問題

環境科技發展呈現從單要素向多要素綜合研究、從局部地區污染防治向區域尺度和全球尺度生態環境問題研究轉變。發達國家的環境科學研究已進入以地球生態系統為對象的綜合集成研究階段,開展了天地一體化、多環境要素交互影響的區域生態系統研究,建立了高度發達的環境信息網絡,實現了環境要素的長期連續觀測。

(3)環境科技發展更加注重融合其它相關領域的創新成果

隨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不斷深入,分子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信息技術、云計算和大數據等在環境領域的應用不斷拓展和深入,推動發達國家突破了一批生態環境改善的關鍵技術,促進了生態環境質量監控預警與改善技術的創新發展。環境科技發展與其它領域技術創新的不斷融合進一步帶動了環保產業大發展。

3.環境科技需求與挑戰

生態文明建設的需求使我國環境科技發展面臨空前壓力,同時也為環境科技快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國“十三五”環境科技需求體現為:(1)解決傳統的環境污染問題,需要環境科技繼續為污染物減排與環境質量改善提供關鍵技術支撐和整體方案;(2)建設生態文明,需要環境科技支撐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環境風險控制、安全生態環境系統構建;(3)發展環保產業,需要環境科技突破重要工藝和重大裝備的技術瓶頸;(4)應對新的全球性環境問題,需要環境科技建立科學認知方法、前瞻性技術和系統思路。

針對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生態退化等突出環境問題,面臨全面落實各項環境污染防治計劃的迫切形勢,環境領域科技創新亟需加快推動由末端治理技術向全過程控制技術轉變、由單元技術研發向區域生態環境整體性集成創新轉變、由核心技術突破向引領產業發展轉變,形成解決我國環境問題的系統化技術方案。此外,面臨著全球環境變化問題的挑戰,需要加快環境與健康、化學品控制、全球環境履約等科技創新。我國未來環境領域科技工作需要圍繞“質量改善、風險控制和生態安全”的戰略目標,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應用技術-集成示范-成果推廣-環境管理”整個鏈條上開展創新,形成“預防-治理-保護-可持續發展”的全過程環境技術體系。

1234567...9

編輯:李丹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