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4-26 10:39
來源:四川省人民政府
解讀一
2020年——
全省城市建成區綠地率超過38%城市人均公園綠地將達14平方米全省森林覆蓋率達40%
到2020年,全省城市建成區綠地率超過38%,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平方米,全省森林覆蓋率達4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83%以上。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四川省“十三五”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提出以大規模綠化全川為重要抓手,統籌構建城鄉生態體系,全力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和美麗四川。
《規劃》提出,依據不同區域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及社會經濟差異性,將全省分為成都平原區、盆周山地區、盆地丘陵區、川西北高原區、川西高山峽谷區和川西南山地區六大區域。在堅持保護優先、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的基礎上,分地區分類別實施生態建設與修復行動。
在目標達成上,“十三五”期間,四川將通過加強生態空間管控、保護和培育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草原生態系統、治理和修復荒漠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濕地與河湖生態系統、保護和改良農田生態系統、建設和改善城鎮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防治水土流失、保護水資源、提升生態保護與建設保障能力、實施生態扶貧攻堅、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擴大生態產品供給等十四項舉措,努力保護并改善生態環境。
與以往不同,《規劃》首次明確,以世界遺產地、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等保護地為載體,強化珍稀野生動物棲息地、濕地保護與恢復,培育生態旅游和森林康養產業,構建功能穩定的點(塊)狀典型生態系統。
在保障措施方面,要全面實行黨政領導生態保護與建設目標責任制和行政首長負責制,并健全投入機制、強化科技支撐等。
解讀二
全面構建“四區八帶多點”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四川有了行動指南。
《四川省“十三五”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下稱規劃)已經敲定,于4月22日對外公布。部署“十三五”時期四川生態保護與建設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規劃布局和建設重點,該規劃實現與《“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四川省主體功能區規劃》的有效銜接。
區域劃分
四川分“六大”區
行動的第一步是定位。綜合考慮不同區域自然條件、生態區位、資源稟賦及社會經濟差異性,依據《四川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在構建東部綠色盆地和西部生態高原的一級分區框架下,將四川分為成都平原區、盆周山地區、盆地丘陵區、川西北高原區、川西高山峽谷區和川西南山地區六大二級分區。也就是說,東部綠色盆地包括成都平原區、盆周山地區和盆地丘陵區;西部生態高原包括川西北高原區、川西高山峽谷區和川西南山地區。
在不同區域,生態保護和發展有不同側重。東部綠色盆地構建“兩屏六帶多點”生態安全戰略格局,即盆周山綠色生態屏障、環成都平原綠色生態屏障的為構建重點,以長江干流、岷江—大渡河下游、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等六大流域生態帶為骨架,長江干流、岷江—大渡河下游、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等六大流域生態帶等自然保護地多點發展。
西部生態高原構建以若爾蓋草原濕地、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樣性、大小涼山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樣性三大生態屏障為重點,以金沙江、雅礱江和岷江—大渡河上中游等三大流域生態帶為骨架,以各類自然保護地的典型生態系統為重要組成的“三屏三帶多點”生態安全戰略格局。
規劃進一步細化任務。六大區中的成都平原區包括成都、德陽、綿陽、眉山、樂山5個市、24個縣(市、區)。生態保護與建設重點是圍繞森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群建設,推進城郊森林公園建設,加快城周綠化、村鎮綠化以及縣(區)間、鄉鎮間通道綠化美化,改造提升林盤綠化水平,建設縱橫交錯的平原防護林網,提升龍門山和龍泉山脈生態植被,加強水資源保護。
建設布局
“四區八帶多點”生態安全戰略
生態保護與建設在布局上有亮點,以若爾蓋草原濕地、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樣性、秦巴生物多樣性、大小涼山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樣性等四大生態功能區為重點區域,以長江、金沙江、雅礱江、岷江—大渡河、嘉陵江、沱江、涪江、渠江等8大流域生態廊道及水土保持帶為骨架,以世界遺產地、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點(塊)狀分布的典型生態系統為重要單元,全面構建起“四區八帶多點(塊)”生態安全戰略格局。
四大生態功能區以保護修復生態環境、提供生態產品為首要任務,限制大規模、高強度、工業化、城鎮化開發,引導超載人口逐步有序轉移。
重點任務
龍門山和龍泉山造林30萬畝
規劃確定“十三五”期間,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和培育重點工程,包括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長江上游沿江生態廊道修復與保護、長江上游沿江生態廊道修復與保護、長江上游沿江生態廊道修復與保護、血防林建設、國家儲備林建設、森林撫育和森林改造等。
新一輪退耕還林,四川將再造300萬畝林木;龍門山和龍泉山“十三五”期間,共造林30萬畝,具體指實施龍門山生態植被保護建設工程和龍泉山生態提升工程,人工造林10萬畝,封山育林10萬畝,低效林改造10萬畝。
到2020年四川新建和完善濕地公園60個
同時,保護和修復草原生態系統,治理和修復荒漠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濕地與河湖生態系統,保護和改良農田生態系統,建設和改善城鎮生態系統等也納入重點工程。
到2020年,四川完善濕地自然保護區17個,新建和完善濕地公園60個,濕地保護修復2621萬畝,營建河流渠系綠色生態廊道2萬公里;綜合建設若爾蓋、海子山、邛海等重點濕地,提升管理水平,維護濕地生態。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