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海南生態環保“十三五”規劃》印發(附重大項目)

時間:2017-03-28 13:20

來源:中國水網

廣大群眾、游客對環境質量要求高,但自覺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有待加強。當前,全社會自覺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氛圍尚未形成,表現為廣大群眾和游客對生態環境的需求和期待較高,但自身環保自覺性不強。一方面,廣大群眾和游客對生態環境質量的需求空前高漲;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和加強廣大群眾和游客主動參與環境保護意識,多數群眾對“12369”環保舉報熱線認知不夠,反映和舉報環境違法行為的動力不足,在社會生活中存在過度消費、奢侈消費、奢靡之風現象,綠色出行、勤儉節約的習慣尚未成形,一些景區景點游客散盡后留下一片狼藉。

第三節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挑戰機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黨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在生態環境方面要求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提高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統籌生態空間、生產空間和生活空間,促進資源節約,實現綠色發展。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生態環境的目標要求明確為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結合我省實際,將生態環境質量鞏固提高確立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生態環境目標。

生態環境保護面臨歷史性機遇和嚴峻挑戰。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與政治建設、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一起納入“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等“1+6”系列文件,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總體部署,提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加強環境保護的路線圖。新環境保護法正式實施,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指出了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新方向。生態環境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十三五”期間將獲得更為廣闊的施展空間。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常態,生態環境保護面臨諸多挑戰,我省保持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難度進一步加大。一是海南經濟基礎薄弱,生態環境基礎設施歷史欠賬多,資源環境管理能力薄弱;二是海南處于環境問題凸顯、環境公共服務供需矛盾亟待解決時期,疊加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背景,發展與保護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公眾生態環境意識增強,對優質的生態環境產品的需求愈加迫切,但全面形成社會共治格局尚需時日;四是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發展不平衡,生態經濟和制度文化短板明顯。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階段,目前我省與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生態環境目標尚有一定差距,“十三五”期間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挑戰與機遇并存。保護好生態環境既是“十三五”奮斗目標的重要內容,又是實現“十三五”奮斗目標的重要基礎。要把鞏固和提高生態環境質量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核心任務,實施質量和總量雙管控,努力構建現代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重點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環境問題,基本建成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生態文明水平,滿足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生態環境需求。

第二章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

第一節 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系列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立省和綠色崛起,圍繞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國際旅游島和建設美麗海南目標,以鞏固和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著力打好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土壤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攻堅戰,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不斷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管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繼續保持“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的全國一流生態環境質量,將海南建設成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園、中華民族的四季花園、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

第二節 基本原則

——生態立省,環境優先。貫徹落實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更加突出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導地位,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基本理念,持之以恒地維護好我省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優勢,形成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產業結構、綠色發展和綠色生活方式,從源頭預防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綠色發展,空間管控。緊密銜接海南省總體規劃,把握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的均衡點,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人口規模、產業結構及其增長速度不能超出資源承載力和環境容量。堅持以資源承載力和環境容量為基礎,以生態保護紅線為剛性約束,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深化生態環境空間分級管控,促進經濟社會和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質量為主,系統防治。以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為導向,以鞏固和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明確分區域分階段環境質量改善目標任務。統籌運用結構優化、污染治理、總量減排、生態修復等手段,全面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專項整治行動,實施一批重大工程,開展多污染物協同治理,確保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差,維護生態安全。

——改革創新,強化法治。創新環境管理理念和方式,加快形成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從硬從嚴、重拳出擊,使企業環境行為的外部行為內部化。對污染源、排放過程和環境介質依法統一監管,做到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用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履職盡責,協力治理。落實地方政府生態環境保護的主體責任,明確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公眾責任與義務,強化統籌協調,推進聯防聯控,探索社會資本參與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的有效模式。加大環境信息公開力度,積極引導公眾參與和監督,構建政府、企事業、社會相互合作和協力推進的生態環境保護格局。

1234567...16

編輯:程彩云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