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2-19 11:17
來源:發改委
3、可再生能源供熱和燃料利用指標。到2020年,各類可再生能源供熱和民用燃料總計約替代化石能源1.5億噸標準煤。
4、可再生能源經濟性指標。到2020年,風電項目電價可與當地燃煤發電同平臺競爭,光伏項目電價可與電網銷售電價相當。
5、可再生能源并網運行和消納指標。結合電力市場化改革,到2020年,基本解決水電棄水問題,限電地區的風電、太陽能發電年度利用小時數全面達到全額保障性收購的要求。
6、可再生能源指標考核約束機制指標。建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可再生能源比重及全社會用電量中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比重的指標管理體系。到2020年,各發電企業的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與燃煤發電量的比重應顯著提高。
四、主要任務
“十三五”時期,要通過不斷完善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創新可再生能源發展方式和優化發展布局,加快促進可再生能源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進一步擴大可再生能源應用規模,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推動我國能源結構優化升級。
(一)積極穩妥發展水電
積極推進水電發展理念創新,堅持開發與保護、建設與管理并重,不斷完善水能資源評價,加快推進水電規劃研究論證,統籌水電開發進度與電力市場發展,以西南地區主要河流為重點,積極有序推進大型水電基地建設,合理優化控制中小流域開發,確保水電有序建設、有效消納。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
1、積極推進大型水電基地建設。在做好環境保護、移民安置工作和統籌電力市場的基礎上,繼續做好金沙江中下游、雅礱江、大渡河等水電基地建設工作;適應能源轉型發展需要,優化開發黃河上游水電基地。到2020年,基本建成長江上游、黃河上游、烏江、南盤江紅水河、雅礱江、大渡河六大水電基地,總規模超過1億千瓦。積極推進金沙江上游等水電基地開發,著力打造藏東南“西電東送”接續基地。“十三五”期間,新增投產常規水電4000萬千瓦,新開工常規水電6000萬千瓦。
加快推進雅礱江兩河口、大渡河雙江口等調節性能好的控制性水庫建設,加快金沙江中游龍頭水庫研究論證,積極推進龍盤水電站建設,提高流域水電質量和開發效益。統籌協調水電開發和電網建設,加快推動配套送出工程建設,完善水電市場消納協調機制,促進水能資源跨區優化配置,著力解決水電棄水問題。
2、轉變觀念優化控制中小流域開發。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統籌全流域、干支流開發與保護工作,按照流域內干流開發優先、支流保護優先的原則,嚴格控制中小流域、中小水電開發,保留流域必要生境,維護流域生態健康。水能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的西部地區重點開發資源集中、環境影響較小的大型河流、重點河段和重大水電基地,嚴格控制中小水電開發;開發程度較高的東、中部地區原則上不再開發中小水電。棄水嚴重的四川、云南兩省,除水電扶貧工程外,“十三五”暫停小水電和無調節性能的中型水電開發。加強總結中小流域梯級水電站建設管理經驗,開展水電開發后評價工作,推行中小流域生態修復。
支持邊遠缺電離網地區因地制宜、合理適度開發小水電,重點扶持西藏自治區,四川、云南、青海、甘肅四省藏區和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小水電扶貧開發工作。“十三五”期間,全國規劃新開工小水電500萬千瓦左右。
3、加快抽水蓄能發展。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根據各地區核電和新能源開發、區域間電力輸送情況及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要求,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抓緊落實規劃站點建設條件,加快開工建設一批距離負荷中心近、促進新能源消納、受端電源支撐的抽水蓄能電站。“十三五”期間新開工抽水蓄能電站約600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裝機達到4000萬千瓦。做好抽水蓄能規劃滾動調整工作,統籌考慮區域電力系統調峰填谷需要、安全穩定運行要求和站址建設條件,開展部分地區抽水蓄能選點規劃啟動、調整工作,充分論證系統需求,優選確定規劃站點。根據發展需要,適時啟動新一輪的全國抽水蓄能規劃工作。加強關鍵技術研究,推動建設海水抽水蓄能電站示范項目。積極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主體多元化,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加快建立以招標方式確定業主的市場機制。進一步完善抽水蓄能電站運營管理體制和電價形成機制,加快建立抽水蓄能電站輔助服務市場。研究探索抽水蓄能與核能、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一體化建設運營管理的新模式、新機制。
4、積極完善水電運行管理機制。研究流域梯級電站水庫綜合管理體制,建立電站運行協調機制。開展流域綜合監測工作,建立流域綜合監測平臺,構建全流域全過程的實時監測、巡視檢查、信息共享、監督管理體系。研究流域梯級聯合調度體制機制,統籌考慮綜合利用需求,優化水電站運行調度。制定梯級水電站聯合優化調度運行規程和技術標準,推動主要流域全面實現梯級聯合調度。探索各大流域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組建統一規范的流域公司,逐步推動建立流域統一電價模式和運營管理機制,充分發揮流域梯級水電開發的整體效益。深化抽水蓄能電站作用、效益形成機制及與新能源電站聯合優化運行方案和補償機制研究,實行區域電網內統一優化調度,建立運行考核機制,確保抽水蓄能電站充分發揮功能效用。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