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餐廚垃圾(地溝油)帶來的水環境和城市環境污染,消除食品安全隱患,重慶市在餐廚垃圾收運處理國家無法律法規、處理技術國家無規范和技術標準,國內尚無成功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于2009年率先在全國開展餐廚垃圾收運處理工作。在重慶市委、市政府的強力領導下,在市市政委、主城各區政府、市環衛集團的共同努力下,重慶市餐廚垃圾收運處理工作取得巨大成效。目前已累計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餐廚垃圾約180萬噸,日均1200噸,餐廚垃圾收運處理量和處理技術全國領先,實現社會、生態、經濟效益“多贏”的局面。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全國幾乎所有大城市相繼來重慶學習借鑒。新華社、中央電視臺進行了專題采訪報道。
一、建立健全法規體系,為餐廚垃圾收運處理“保駕護航”
(一)完善法律法規制度,餐廚垃圾收運處理有法可依。2009年9月重慶市全國率先制定了《重慶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渝府令[2009]226號),界定了餐廚垃圾產生、收運、處理各個環節的責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明確了執法主體和處罰依據,為餐廚垃圾規范化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嚴格餐廚垃圾收運考核,構建聯合執法機制。重慶市市政委將餐廚垃圾收運量納入城管目標考核,向主城各區下達了日均餐廚垃圾收運量,每月將餐廚垃圾收運和處理情況向相關部門通報。市環衛集團通過科技手段加大對主城各區餐廚垃圾含固率的采樣抽查,確保了餐廚垃圾收運質量。主城各區政府每月組織開展餐廚垃圾聯合執法,打擊非法收運餐廚垃圾行為。市市政委、市教委、市商委、市公安局、市環衛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食品藥品監督局和市食安辦等部門和單位,定期研究協調解決餐廚垃圾收運管理工作中的有關問題,定期對餐廚垃圾非法收運處理開展聯合執法。
二、堅持統一規劃,分級實施,落實責任主體
重慶市餐廚垃圾收運處理實行統一規劃,分級實施;統一收運、集中處理的原則。市級政府層面:負責制定全市餐廚垃圾收運處理規劃。負責對餐廚垃圾進行集中處理,授權市環衛集團對餐廚垃圾處理廠進行建設和運營管理。區級政府層面:負責統一收運即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餐廚垃圾收運系統的建設和運營管理,確保了餐廚垃圾收運處理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構建科學合理收運體系,成功破解餐廚垃圾收集難題
重慶市依托市環衛集團和主城九區組建的固廢運輸公司,負責餐廚垃圾收運,構建了覆蓋主城區的餐廚垃圾收運系統。一是購買120全密閉專用收運車輛,配發專用收集桶2萬個,配置近400名專業作業人員,利用餐飲企業休息時段主動上門收集餐廚垃圾。二是主城各區環衛部門與餐飲企業簽訂《重慶市餐廚垃圾收運協議書》,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共同負責做好餐廚垃圾收運工作。三是先易后難,抓大不放小。首先從院校、企事業單位食堂、機關食堂,三星級以上賓館、餐飲一條街和餐飲龍頭企業各連鎖店等逐步向主城區所有餐飲企業延伸。在主城區建立起了完善的餐廚垃圾收運網絡體系。四是由市環衛集團直接負責主城區高校和市直屬中學校園食堂餐廚垃圾收運工作。
四、市環衛集團科技創新,實現餐廚垃圾“變廢為寶”
重慶市環衛集團2009年投資5.7億元,建設了黑石子餐廚垃圾處理廠。該廠設計日處理餐廚垃圾1000噸,采用世界領先的“厭氧消化、熱電聯產”工藝技術處理餐廚垃圾,利用餐廚垃圾生產生物柴油、CNG,生產沼氣發電上網,實現餐廚垃圾變廢為寶。同時,集團還深入研發餐廚垃圾處理技術,研發出符合中國餐廚垃圾物料特性的餐廚垃圾處理設備,獲得了約40項專利授權。在全國率先實現果蔬垃圾、污泥和餐廚垃圾聯合厭氧消化生產新能源,開辟了果蔬垃圾、污泥資源化利用新途徑,實現環衛領域中國創造。
五、政府財政投入,確保餐廚垃圾收運處置設施正常運行
為確保餐廚垃圾收運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轉,重慶市在沒有收取餐廚垃圾處置費的情況下,市區兩級政府投入專項資金解決了收運處置運營經費。在市級政府層面:市財政投入專項資金確保處理設施正常運轉。在區級政府層面:區財政投入資金,建設了收運系統,同時確保收運系統正常運行。
六、立足長遠,統籌規劃,構建大重慶地區餐廚垃圾收運處理系統
為徹底遏制重慶地區“潲水油”、“地溝油”生產銷售,保護全市人民食品安全,實現大重慶范圍內餐廚垃圾收運處理全覆蓋,2011年市政府常務會審批同意了《主城區餐廚垃圾收運處理系統建設方案》(2011—2020年),授權環衛集團負責在主城區建設運營3座餐廚垃圾處理廠。屆時,主城區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0%。2014年,市政府統籌規劃重慶市五大功能區餐廚垃圾收運處理系統,在重慶市黔江、涪陵等7個區域中心城市設7座餐廚垃圾片區處理中心,對餐廚垃圾實行跨區縣建統一收運、集中處理。餐廚垃圾處理規模達到1800噸/日,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其中,黔江餐廚垃圾處理廠已開工建設。涪陵餐廚垃圾處理廠正在開展設計。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