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固廢網訊 8月14日,清華大學教授聶永豐做客自然大學的公眾環保課堂,分析了目前我國生活垃圾處理技術路線。本次活動由達爾文自然求知社和自然之友共同主辦,會議吸引了來自高校學生、熱心于垃圾處理的公眾人物、媒體等近30人。
我國生活垃圾特點
我國生活垃圾成分跟以前相比有很大變化,具體表現在:垃圾中的煤灰、灰渣比例逐漸降低、熱值逐漸提高、可以用或轉換利用組分的比例明顯增加。
我國生活垃圾含水率高,約40~60%,易腐有機物含量高,為50%~70%(重量)。此外,我國生活垃圾已經過充分回收利用,資源化價值不大,而且在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問題,如:在垃圾運輸、處理過程易產生大量滲濾液、易產生大量溫室氣體和臭味氣體水分含量高導致熱值偏低、分選困難。
適合我國國情的垃圾處理技術路線
生活固廢處理技術路線與人口聚集程度、土地資源狀況、經濟發展水平、生活垃圾成分和性質等情況有關。

適合我國國情的垃圾處理技術路線示意圖
大中城市和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縣級市:
對于大中城市和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縣級市,應該將減少或禁止原生垃圾填埋作為管理目標,適于的垃圾處理技術路線應該是:推行垃圾干濕分類收集,近期以降低廚余垃圾含水率為突破口;
關閉現有的小焚燒和“土焚燒”設施,建設大型的現代化焚燒發電設施,并適當發展采用生物處理技術的垃圾處理設施處理分類收集的廚余等可降解有機廢物,以及垃圾綜合處理設施(類似德國的機械生物處理設施)處理某些高有機物含量的生活垃圾;
填埋處置的垃圾應是焚燒處理產生、不能利用的灰渣,或經過綜合處理廠穩定化處理的剩余物。
中西部地區的縣級市或縣城:
對于中西部地區的縣級市或縣城,垃圾填埋仍然是其主要的垃圾處理技術。逐步推廣準好氧填埋技術,以減少臭味氣體、改善衛生條件,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降低滲濾液濃度為目標導向。
廣大的中西地區建制鎮和農村地區:
對于廣大的中西地區建制鎮和農村地區,提高生活垃圾的清掃收集率,仍然是垃圾管理的重要任務。分類收集應強調去除灰土,垃圾處理應盡可能采用堆肥方式和填埋方式進行處理。(中國固廢網 劉永麗)
編輯:劉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