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固廢網訊 我國是電器電子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專家估算,目前我國電器電子產品每年淘汰數量以千萬臺計。而一些為數眾多的手工作坊,為了追求短期效益,采用露天焚燒、強酸浸泡等落后方式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隨意排放廢氣、廢液、廢渣,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危害人體健康。
在由清華大學固體廢物處理與環境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承辦的“第一屆可持續的固體廢物管理研討會”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巴塞爾公約亞太地區協調中心李金惠教授介紹了我國電器電子廢物的管理進展情況。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問題現狀
據統計,2008年我國電視機產量9015萬臺、冰箱4600萬臺、洗衣機3900萬臺、空調6850萬臺、電腦13800萬臺、打印機6167萬臺、移動電話6億部。李金惠介紹說,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產生量將隨經濟的發展而增長。

我國國內產生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量估計
目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途徑包括二手電腦門市、收購的廢電腦、舊貨交易市場、維修場所和個體商販電子廢物回收等。我國回收處理產業發展現狀為大量中小手工拆解企業和少數國家綜合性示范企業、專業電子廢物處理企業、“以舊換新”拆解處理定點企業共存。
李金惠認為,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問題存在以下特點: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產生量大、增長快,環境壓力大(有毒有害物質),資源量也很大(有用材料);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自發形成的交易集散地污染問題相對集 中,如廣東貴嶼鎮;國外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流入增加了環境負擔,也對電子 廢物的管理帶來挑戰;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問題的長期性,處理與技術的挑戰性;電子廢物拆解基本由手工完成,沒有污染控制設施和個人 防護設施,容易產生污染,對操作者健康危害大;部分類別電子廢物資源化利用率不高,缺乏高效資源化處理技術,資源浪費嚴重。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政策
2009年,為了規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處理活動,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發展,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國家頒布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并將于2011年1月實施。
具體的政策措施由環境保護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和工業與信息產業部共同制定。環境保護部負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的監督管理工作。商務部部負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的監督管理工作。
《條例》中包括四項主要制度:目錄制度、資格許可制度、基金制度、產業發展規劃制度。
目錄:根據《條例》第三條,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管理目錄,確定了管理的范圍,使得各項措施的實施具有目的性、可操作性。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目錄:根據《條例》列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處理及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根據某些參數(環境風險、 價值量及可行性)分析對比研究,列出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清單。目前目錄沒有頒布,還在征求意見階段。
許可:根據《條例》第六條,國家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實行資格許可制度。
《條例》中規定在涉市的地區頒發資格許可制度,全國有300多個符合條件的城市,如何在全國范圍內保持統一步調,規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在制定配套政策的過程中,要考慮制定各地都適用的技術導則,以推動在全國范圍內實施資格許可制度。
資格許可制度可以為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設置準入門檻;規范處理企業的經營活動,防止處理過程中違法行為的發生;并與基金政策相結合,調整產業的發展。資格許可的實現方式為向處理企業發放許可證。
基金:根據《條例》第七條,國家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用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費用的補貼。
電器電子產品的生產者和進口商應按規定履行繳納義務。財政部會同環境保護部、發展改革委員會、信息產業部制定基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的具體辦法。基金包括資金和組織兩方面的含義:從資金上講,基金是用于特定目的并獨立核算的資金;從組織上講,基金是為特定目標而專門管理和運作資金的機構或組織。
規劃:根據《條例》第二十一條省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同級資源綜合利用、商務、工業信息產業主管部門編制本地區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發展規劃。
規劃包含政府引導、市場競爭、專業化發展幾個層次,最終目的是達到以最小成本將廢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好,目前也在征求意見階段。
政府引導:確定回收率和資源化率(目標);確定處理設施布局和模式;確立支持重點項目的政策,鼓勵規模化處理企業的發展;建設市政收集體系。
市場競爭:引入處理企業招投標等適度競爭機制;建立鼓勵生產者、市政收集體系等多方面參與的多渠道回收競爭機制;鼓勵地區產業發展和跨區域聯合發展。
專業化發展:鼓勵專業化和綜合性利用企業規模化處理,形成完整產業鏈;鼓勵企業發展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資源化技術
李金惠提出,技術是解決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問題的核心,那么直接引入國外處理技術是否可行呢?
國外有完整的電子廢物處理工藝,更關注環境而不是材料回收,但每條處理線需要幾百萬甚至上千萬歐元,而且部分材料面臨出口問題,如鉛玻璃。電子廢物處理是在市場中求生存的產業,成本過高不適合我國國情。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資源化發展基礎包括:1. 列入規劃和取得許可證。2. 最佳實用技術。充分利用豐富的人力資源;考慮設備的制造水平;考慮人體健康和環境的要求。3. 獲得基金的支持。
李金惠最后介紹了蘇州偉翔電子廢棄物處理有限公司的工程示范項目,蘇州偉翔公司參與了家電以舊換新項目。2009 年11月27 日公司由舊址搬遷至蘇州高新區石陽路48號,新廠址占地面積6667m2,廠房面積5300平方米。2010年1月1日起, 公司又租賃位于蘇州高新區湘江路1468號的兩棟標準工業廠房,建設成為公司專門的家電拆解工場,工場面積近 14000m2,占地大約20000平方米。
截至到2010年4月30日,公司共收到廢舊家電669674臺,其中電視機584586臺,冰箱21322臺,洗衣機49983臺,電腦10402臺,空調3381臺;拆解廢舊家電574318臺。(劉永麗)
編輯:劉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