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上午,由清華大學固體廢物處理與環境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固體廢物分會、國家環境保護部固體廢物管理中心、中國危險廢物管理培訓與技術轉讓中心主辦,由巴塞爾公約亞太地區協調中心承辦的“第四屆固廢管理與技術國際會議”在清華大學環境系隆重開幕。國家環保部污染與防治司李新民、清華大學環境系教授余剛、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固廢分會全浩出席了開幕式。
會議現場
為促進管理與科技領域的廣泛交流和合作,由巴塞爾公約亞太地區協調中心承辦的固體廢物管理與技術國際會議每年在清華大學舉行。這一學術性的國際年會已經成為闡述科學理念、展示先進經驗、討論環境問題、尋找解決方案的重要平臺,每年都會吸引來自各國政府機關、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產業界的各類人士的積極參與。
第四屆固體廢物管理與技術國際會議主要就固體廢物的管理,尤其是電子廢物、危險廢物、污泥、含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廢物的管理、資源化、資源化利用和處理處置等方面展開討論。電子廢物是當前固體廢物環境管理的 熱點問題,2009年2月25日我國頒布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新的嘗試,用于解決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活動,防止和減少環境污染。為此,本界會議安排了廢棄電子電器產品管理政策的專題討論,將邀請美、日、歐等國家的政府官員和專家介紹本國的WEEE實施的經驗。為加強我國廢舊電子回收管理和處理技術水平,本界會議邀請了國內外電子廢物回收處理領域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安排了電子廢物處理產業發展論壇,此外,為促進我國危險廢物處理產業的發展,會議安排了危險廢物處理產業發展論壇。
李新民致辭 余剛致辭
李新民指出固體廢物的環境管理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政府非常重視固體廢物的管理工作,在固廢管理的立法、標準、設施建設以及管理能力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地進展。但由于我國固體廢物的種類多,數量大,環境隱患大,固體廢物管理和污染防治仍然是中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近年來,在國際上,固體廢物的立法、標準、科學研究、產業發展等方面開展了廣泛的合作與交流。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固體廢物的環境管理已經跨越了國家和地區的界限,形成了全球范圍內的物質流和資金流。在這種情形下,通過溝通與交流,在國家和地區間的固廢管理方面取得理解和互信,對于遏制固體廢物的非法越境轉移,污染物的擴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余剛談到目前在世界范圍內,環境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對于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電子廢棄物、生活垃圾等固體廢棄物為代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電子廢棄物更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發達國家已經建立了很好的電子廢棄物回收與處理系統,但發展中國家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如何有效的進行固體廢物管理,有效地防止污染,以及實現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產業化,是政府、科研人員以及企業共同面臨的問題。本次會議為大家搭建了一個信息交流的平臺,尋找創新性的解決方案。
全浩致辭
中國固體廢物管理是在1995年固廢法頒布開始的,到現在已經經歷了15年的歷程,在這15年中,固體廢物的環境管理和規劃一直是我們十分關注的問題,全浩說。任何一個社會都通過規劃和行政管理來運行的,規劃與行政管理密切配合才能達到規劃所確定的目標。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規劃和行政管理協調不好,甚至有時候是脫節的。從事廢物回收利用的中小企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廢棄物產生的污染,廢棄物產業化的重任必然要落在中小企業的肩上,但中小企業規模小,還沒來得及形成品牌效應,技術優勢和資金優勢,國家在管理層面上和技術層面上應對其進行扶持。
本會議為期3天,將就“電子廢物的環境管理與技術、固體廢物與電子廢物管理、廢物生物處理研究技術進展、危險廢物和危險化學品管理與技術、含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廢物的貯存、處理處置和風險評價、電子廢物處理的產業化發展、電子廢物及其它廢物的回收處理技術、危險廢物處置產業化發展、危險廢物管理與技術、市政污泥管理與技術、城市和農村地區固體廢物的管理與技術、生物質相關技術與生物質能源、 實用技術和環境實踐的研究和經驗、其他與固體廢物相關的管理和技術問題”等議題展開交流與討論。
編輯:劉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