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8-05-21 15:00
來源:
作者: 高雅麟
(2)水務公司的投資運營不僅僅是資金,也不僅僅是技術。其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經營團隊、資金實力、核心技術、經營模式,四者缺一不可。技術核心,是在市場競爭中的立足之本,這在環保領域中,尤為突出。
(3)高度溢價收購不可取。從長遠看極可能導致政府與投資方的矛盾出現。合作協議中,投資方一般采取二種方式:一是調價公式,建立價格調整機制;二是以保底水量的“照付不議”方法,這個條款政策已經明令禁止,但事實上依然大量存在。對政府方而言,契約精神與支付能力,依然是投資者需要理性思考的重要問題。
(4)規模邏輯依然存在。
水務行業追求規模效益邏輯依然十分明顯。2008年至今,北控水務大舉進行水務資產的規模化積累,水處理規模達2700萬噸/日。按噸位算項目的市場占有率是7%。目前,擁有近800座水廠,但是即便是現在,追求規模化背后的邏輯也依然存在。
十年后的2018年,開始資產管理平臺、運營管理平臺“雙平臺”戰略。從重資產到輕資產過渡階段,對“資管”和“運管”專業化分工,即通過“資管平臺”對水務環境資產的基金持股和資本運作獲得受益,通過資本杠桿和資產組合靈活調整實現價值增長;通過“運管平臺”直接提供水務環保行業的綜合服務實現利潤,通過市場拓展、技術運營提升、業務協同實現價值增長。如果沒有規模作支撐,其“雙平臺”戰略是空中樓閣。其戰略轉變,實質也是與政府、同業之間博弈角色的與時俱進的精準定位和靈活轉變。總之,在資本與技術需求、產業鏈布局、政策驅動下,環保水務市場必然以資本為紐帶,突破了空間的限制,參與環保水務市場的投資與運營。需要從業者以點及面的統籌觀,跳出框看自身定位;更需要在每一拔熱潮中,進行一些理性思考,前車之鑒,后事之師,從行業的特點及發展軌跡中,把握時代脈博。如此,謀定而后動,高層做好戰略引導,中層做好戰術研究,基層學好攻略,從而贏得市場與機遇,實現戰略目標。
相關鏈接:
薛濤演講實錄: PPP萬余大數據揭秘PFI影響下水務市場大變局
編輯: 趙凡
水視點網創始人、物產中大集團正職級研究院副院長、戰略部副總經理,曾任物產中大公用環境投資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浙江物產萬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錢江水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蘭溪市錢江水務有限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