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8-05-21 15:00
來源:
作者: 高雅麟
市場過度分散制約了行業的技術進步及服務的集約化。行業領頭企業的缺乏,使產業不能形成一致、理性的聲音。
(2)行業競爭主體
在我國水務市場上,活躍著以下幾類水務企業:
我國水務行業市場競爭格局
我國現有自來水廠4000多家,污水處理廠3500多座,水務企業眾多,在業內有影響力的企業為數不少。
(3)上市企業情況
我國A股市場有52家水務企業,營收規模普遍不大,超過100億元的企業僅有2家,50-100億元營收規模的企業僅有8家,30-50億元營收規模的企業僅有11家。相比營收規模,水務企業的凈利潤率都是較高,52家A股上市企業的凈利潤率超過20%的企業有17家,15%-20%的企業有7家,10%-15%的企業有7家。
除了A股上市的水務企業外,香港上市的水務企業也不少:北控水務集團、康達環保、中國水務、中國水業集團、中滔環保、粵海投資、中國環保科技、泛亞環保、強泰環保、云南水務、興瀘水務、滇池水務、中國光大國際等等。在爭奪市場份額的競爭主體中,上市公司是最活躍的主角。
(4)區域性的特點沖淡了市場集中度的作用
水務行業市場集中度低,是大家共識。但市場集中度并不能夠完全反映行業的發展水平。由于其區域性明顯,我個人認為市場集中度,并不能說明太大的問題。比如滴滴打車,對資本方而言,確需要資金實力與規模效應,但是由于交通的區域性限制,一個小公司放眼全國無法抗衡,但具體到某個小區域,資本大鱷不見得有多少優勢可以發揮。對于水務市場而言,與此同理。
(5)水務企業混改的先鋒案例:洛陽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該公司是國內尚未引起足夠關注的多元化水務公司。其實際股東是:公司高管及員工持股50%,北控水務40%,政府10%。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嘗試。這個案例給我們啟示是:第一,水務企業,并不是國有化才可以運作好。第二,在環保水務這個公用事業領域中,政府是定位在劃漿人還是掌舵人的角色更好?第三,國有與私有,并不是環保水務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決定因素。混改事宜,可以借鑒。
(6)創投概念的上市水務公司:錢江水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該公司于2000年上市,作為浙江省唯一的上市水務公司,總體業務穩健有余,而擴張速度不足。但有幾個明顯特征,值得業內細細研究:第一,絕大多數項目為永久性股權,而不是目前市場主導的特許經營權BOT的概念。第二,對所有項目都實現了控股,多數為絕對控股,對項目公司的經營具有較大的主導權。第三,多數為非PPP招投標項目。第四,對政府價格提升、財政補助依賴度相對較大。第五,在股市市值管理上,擁有的創投概念,是上市水務公司中獨有的特點。它的一個明顯優勢是,與政府部門的博弈能力較強。
4、行業競爭加劇,并呈跨區域擴張競爭趨勢。
以2016年,溫嶺牧嶼污水廠PPP項目為例。項目標的如下:
投標評分前四名情況如下:
葛州壩集團赫然以回報率為0的標的,爭奪項目,引起業內的激烈反響。可見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由此可見一斑。當然也不能排除項目本身后續的遺留問題。其中的非理性因素,需要納入項目風險管理范疇。
5.行業政策頻發,水務企業面臨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內部設施、技術優化改造、提質增效的挑戰。
近五年來,出臺的相關政策不計其數,最值得關注的是:十九大指出我國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綠水青山”進黨章。這更加顯示水務企業面臨的“新常態”,需要水務企業投資運營管理者內外兼修。
(1)2017 年 10 月,黨的十九大召開,明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六十多年來的新調整。
(2)十九大審議并一致通過十八屆中央委員會提出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決定這一修正案自通過之日起生效。修訂后,“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等內容寫入黨章。
(3)土十條、氣十條、水十條的頒布,為加強環境保護工作建立了全方位的環境保護大戰略。緊隨上述三項核心政策,大量配套政策隨之出臺。給環保領域市場提供了政策驅動力。
二、天光云影共徘徊:挑戰中蘊含的機遇
1.看外資:以威立雅水務公司的蘭州項目為例
作為較早進入中國水務市場的外資企業,威立雅水務公司是業內不得不研究。它在中國的案例,是外資對中國水務市場進程演變的一個典型縮影。
2007年1月,威立雅水務與甘肅蘭州供水公司簽訂合同。該項目通過國際投標,合同受讓標的45%的股權。威立雅報價17億;中法水務報價4.5億元,首創水務報價2.8億元。當時,蘭州供水公司的凈資產是9.5億元,45%的股權就是4.27億元。也就是說威立雅的報價是蘭州供水公司所賣凈資產的4倍溢價。這一令人困惑的溢價現象在當時也引起了業內的高度關注,并飽受爭議。10多年后的今天,確實發現原來的爭議不無道理。
2014年4月10日,蘭州威立雅水務公司出廠水苯含量超標。直接原因是,蘭州威立雅水務公司自流溝由于超期服役,溝體伸縮縫防滲材料出現裂痕和縫隙,蘭州石化公司歷史積存的地下含油污水滲入自流溝,對輸水水體造成苯污染,致使局部自來水苯超標。間接原因有四方面:蘭州威立雅水務公司的主體責任不落實、蘭州石化公司的環境風險和隱患排查治理不徹底、蘭州市職能部門履行職責不到位、蘭州市政府和西固區政府履行職責不到位。涉及責任人員包括地方政府官員、威立雅蘭州水務公司高管、蘭州石化公司相關管理人員,被追責處理人員數十人。事件背后的酸甜苦辣,不可一言述之。
編輯: 趙凡
水視點網創始人、物產中大集團正職級研究院副院長、戰略部副總經理,曾任物產中大公用環境投資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浙江物產萬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錢江水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蘭溪市錢江水務有限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