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3-03-13 10:26
來源: 中國固廢網
作者: 薛濤
了解行業的整體情況后,下面我們結合本次十大影響力企業(12家)以及其他12家入圍企業的經營數據,對其經營規模、經營能力、增長能力及社會影響力做了眾生相分析。
固廢十大影響力企業占據生活垃圾焚燒新增規模80%,然而2022年生活垃圾焚燒新增規模只有2.7萬噸/日,增速加劇放緩。在固廢業務多元化布局中,固廢十大影響力企業戰斗力依然很強,固廢十大影響力企業已抓住并鎖定90%市場。
關于資產規模,固廢十大影響力上榜企業資產規模約為非上榜企業的兩倍多,財務規模也存在類似比例。
盡管生活垃圾焚燒增量在放緩,然而這兩年生活垃圾焚燒廠在建轉運營的比例明顯增加,固廢多元化結構基本穩定,環衛、危廢保持同步發展。
另外我們看到,在多元化業務的可控制性運營收入中,上榜的12家影響力企業拿到了90%的市場,這也是他們戰斗力的表現。昨天錦江環境的韋總也提到了,他們正在大力加強非電的資源化收益(相關閱讀→厚植高質量發展根基,浙能錦江環境的破局之道)。
上圖橘色部分看似很高,占比大約66%;然而從中扣除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收入后,資源化收入僅僅包含以產品形式銷售給企業的收入,不再包含賣電收入,固廢十大影響力企業資源化比重約為3.5%,其它入圍企業比重僅為1.5%,固廢十大影響力企業資源化能力是其它入圍企業的兩倍多。由此可見,在商業模式創新方面,這些龍頭企業比固廢其它企業有競爭優勢。
在“雙百跨越”評選中也可以看到,固廢十大影響力上榜企業占榜26座,占比80%。(相關閱讀→12座垃圾焚燒廠!“雙百跨越”第二期標桿新銳榜單展現環境服務分級新格局)
這張圖之后,我們看到這些固廢企業互相之間的對比數據,固廢市場很內卷,競爭很殘暴,成果很顯著。
在做市場研究時,我們也一直區分項目來自本地還是來自于競爭,橘色部分是本地項目,藍色部分是競爭性獲得項目。
這張圖是可控制性運營收入排行榜,按照行業平均單價計算每家企業固廢各板塊收入后發現,固廢企業多元化布局較為明顯,在排行榜上,光大遙遙領先。
上文剛才提到,每一家重資產固廢企業的收入既有來自To G端也有來自To B端,紅色表示來自To G地方政府財政支付的垃圾服務費,藍色表示To B企業支付的資源化收入。右邊的圖更有意思,黃色是從左圖藍色挑出來的部分,這部分表示資源化收入去掉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后,剩余的其它資源化收入(比如肥料、油脂等收入)。其中3家企業進展很快,一是光大,二是美欣達,三是首創。
右側是“雙百跨越”標桿廠數,有6家公司各拿到3座;2023年垃圾焚燒標桿比選將更加嚴格。
恭喜光大環境、中國環境保護、康恒環境、上海環境、三峰環境等12家公司成為2022年度中國固廢企業評選的十大影響力上榜企業。
在固廢領域還評選了固廢最具社會責任投運企業、生活垃圾專業服務領域領先企業、生活垃圾專業服務領域領先企業的其他部分等等,詳見2022年度固廢&環衛十大影響力企業等13大榜單揭曉(相關閱讀→2022年度固廢&環衛十大影響力企業等13大榜單揭曉)。
再到餐廚/廚余端,近兩年餐廚/廚余處理處置市場化投資運營項目新增仍以非PPP特許經營項目為主,但整體餐廚/廚余處理處置市場化新增項目均在下降。但很有意思的是,2022年廚余市場化投運項目的新增量是2021年的4倍。
編輯: 李丹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垃圾焚燒專家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天津創業環保、中建環能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