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專欄 > 正文

【人物】劉建國:走向民眾的清華教授

時間: 2020-10-12 14:35

來源: 中國固廢網

作者: 李艷茹

2016年之后,劉建國最著名的身份從“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變成了“垃圾分類專家”。這位看起來嚴肅板正的教授,上央視對話白巖松,上“跑男”綜藝給Angelababy們講垃圾分類,做客春妮的周末時光,成了固廢領域最具時尚氣質的行業專家之一。

去年底,中國水網主編谷林、本文作者李艷茹專門拜訪了劉教授,探秘到他“出圈”背后的專業初心和環保情懷。

1602465623951180.png

(左至右)谷林、劉建國、李艷茹

雖千萬人,吾往矣

這兩年內,劉建國參加了大量與垃圾分類相關的社會交流活動,只要時間允許,對活動邀請幾乎有邀必應,大到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各大電視臺出鏡訪談、各種行業論壇報告,小到給小學生講科普,給大學生開講座,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僅露面不夠,劉建國還執著于用不一樣的語言體系,讓不同活動中的受眾人群印象深刻:

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組織的交流中,他細致梳理行業現狀及問題,將思考和對策凝練成兼具戰略高度和專業深度的語句;

在行業論壇的發言上,他將分類要義編作一首打油詩:干濕分開,努力方向;積極鼓勵,相得益彰;定時定點,適度適量;濕中無干,理所應當;干中無濕,兩敗俱傷。

在“十問十答”一文中,對于問題:“如果經濟上不合算,甚至環保上也不一定合算,還有必要推行垃圾分類嗎?”回答是:“咳咳,你今天穿的衣服很得體很漂亮嘛,簡直令人賞心悅目!穿這么漂亮,經濟上環保上肯定都不合算,那么還有必要這么穿嗎?”

在給孩子們的科普中,則用更貼近生活、更加場景化的方式來講。交流中,一個孩子質疑“豬分法”:“你看,有的垃圾是豬吃了會死的,但也是能賣錢的。” 劉建國就告訴他:“這種判斷方式是豬去分的,生活中是要我們人去分的。豬能分成這樣,人比豬聰明,肯定會分得更好。”

一些人認為劉建國是“想紅了”,一些人定義他為“被垃圾分類耽誤的段子手”。劉建國認為自己其實是“看不下去了”。垃圾分類激起了民眾超高熱度的關注和討論,成了環境產業最出圈的話題。但也正由于參與討論人群的擴大,探討本身容易變得空泛、停滯,或各執一詞,“盲人摸象”、“管中窺豹”式的觀點層出不窮,借垃圾分類將焚燒、填埋等常規處理手段污名化的有之,否定我國環衛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有之,對專業理性的觀點冷嘲熱諷的有之,借機販賣假冒偽劣技術的亦有之。

在一次由公益組織召集的交流會上,劉建國還看到不少憋著一股勁而來的觀眾。他們談國內垃圾含鹽量高所以一定會大量產生二噁英,呼吁將所有垃圾吃干榨盡,全量利用。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從來沒有去過垃圾場,腦子里只有抽象的垃圾,從一些聳人聽聞的報道評論中摘取證據,并深信不疑。

一時間,政府、企業、居民看起來都在不斷表達,相互之間的不理解卻越積越深。

劉建國屬于科班工科出身,偏愛系統思維、科學方法、國際視野和實踐經驗;同時,他博覽群書,筆鋒老道,身上又有一份獨特的文人氣質和社會情懷:“如果正確的聲音不去占領陣地,錯誤和偏激就容易泛濫。”他希望基于自己多年以來系統的理論研究和親身實踐,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和各個群體進行有效溝通,把聲音傳出去。

分類or焚燒,不是一個problem

劉建國有一句名言:“垃圾分類一定比不分類要麻煩,適度的麻煩是居民養成分類習慣必不可少的條件,麻煩了,才會發現垃圾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才有動力去減量,才有意識去分類,才有意愿去付費。”這讓不少人將他的立場劃撥到“為政府說話”這一類。

他還有一句名言:“分類不是為了不焚燒,而是為了好燒、少燒,世界上越是焚燒占比高的國家,越是分類做得好國家,基本上沒有例外。”這又讓一些人給他戴上了“利益集團代言人”的帽子。

學者身份使劉建國傾向于多維辯證式的思考,在他看來,垃圾分類是一項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社會問題,涉及經濟成本、法治水平、管理能力、硬件基礎、國民教化等多方面內容,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最值得探討的是“方向對不對”以及“應該怎么做”,而不是執念于技術方案的比選。

劉建國收到了許多不同群體發的不同“帽子”,他對此感到啼笑皆非。“其根源還是在于各方之間的信任度太低,還有就是一些騙子的把戲被揭穿而惱羞成怒,一些濫竽充數的專家失去市場后造謠中傷。”他判斷。信任的缺失,使得民眾不愿相信政府或專家的話,而一些立場偏激的社會組織,舉著“代表民眾”的旗幟,站到了道德高地上,指責所有不迎合他們的觀點的人。

站隊和戴帽子最容易,因而很多事物演變極易被簡化為“兩股力量的斗爭”,“分類派”和“焚燒派”的對立由此產生。而思考判別很難。劉建國認為,不妨從歷史進程來看待垃圾處理方式的變革。

“國家在一定時期的垃圾處理方式和當時的社會經濟的發展緊密關聯。中國是垃圾處理在這些年里取得的成就,其實是結合每一時期的需求,走在了正確道路上。在發展中國家里,我國的垃圾處理遙遙領先。” 劉建國提到,這些成就是當前垃圾分類取得成功的一個良好基礎,為垃圾處理系統升級提供了可行性。“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我國垃圾處理基本實現了“倉廩實,衣食足”,才有條件去追求“知禮節、知榮辱”,也就是推行垃圾分類。”

我國快步邁過了集中處理的臺階,但也留下了爭議的引子——迄今為止我國垃圾處理的成就,都是政府大包大攬的結果,民眾沒有參與,對此完全無感,基本上都是旁觀者,旁觀者最容易成為批評者。“鄰避效應”由此而生,也需由此而解。全民參與就是要化旁觀者為建設者,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這一步邁出去很難,但非邁出不可,任何投機取巧都是“南轅北轍”。

編輯: 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