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9-05-29 09:07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薛濤
疑歐情節
第一、地理因素。英國世居海島,而“歐洲”是穿越英吉利海峽才能去往的大陸。這種地理上的區隔使得英國一直游離于歐洲之外。
第二、心理因素。英國自傲于“盎格魯撒克遜”的傳統和文明。光榮革命之后,英國從一個島國成為現代史上的第一個“超級大國”(1922年,大英帝國控制著世界上約4.6億的人口,相當于當時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大英帝國全球占有的殖民地面積相當于地球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領導世界200多年。
往日全球霸主的輝煌歷史使英國人形成了“世界大國”的自我認知。因此,多數英國人不熱衷于歐洲建設,不相信英國作為一個全球角色的命運要與歐洲一體化設想的成功捆綁在一起。
日不落帝國雖已是昨日黃花,但英倫紳士和女士們仍擁有含而不露的心理情節,一種不可言喻的優越感:想著與歐盟里盧森堡之類的成員國一樣平起平坐,絕對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第三、情感因素。直到今天,英國人中還普遍流傳著這樣一種感情:大不列顛所遭遇的大部分苦難都來自歐洲,而美國才是更忠誠可靠的盟友,因為在英國困難的時刻,美國從不吝于給予幫助。這從歌頌英國二戰期間光榮對抗納粹的紀錄片中可見一斑。因而在感情上,英國人缺乏與歐洲大陸其他人民休戚與共的共鳴。
第四、思想因素。英國始終認為,過于強大的國家機器會危害人類的自由,所以對歐洲大陸的強權總有一種戒備心理。當自己的生活要受到隔著海峽的巨大國家群體支配時,英國人就十分恐懼。丘吉爾1953年在議會下院發言時表示,“英國和歐洲的關系是由介詞‘和’(with)而非‘之一’(of)表達的——我們和他們,但我們不是他們的一部分”。2016年2月12日,卡梅倫在德國漢堡演講時坦言,“我們帶有島國的特點,獨立、直率、對捍衛主權以及良好服務我們數百年的國家機構充滿激情”。
政治保守主義
英國是保守主義的發源地,更是最強力的踐行者之一。在英國保守主義者看來,歐洲一體化的建設過于宏大和激進,這與納粹等建設美麗新世界的“政治工程”有某種相似之處,因此,英國對此持有高度不信任態度。1961年,時任首相哈羅德·麥克米倫在一本政治宣傳冊里指出,對于歐洲聯盟,“英國更青睞一種基于經驗上的漸進式合作,而不是縱身躍入黑暗中”。
歐盟如何建設,最后又導向哪里?英國人看不清,所以絕不愿意無保留地去參與其中。英國人對歐盟促進貿易等實際事務更感興趣,而對歐盟的政治理想并不感冒。歷任英國首相都對歐盟的政治理想缺少回應。卡梅倫更是在脫歐公投之前明確且強烈地要求歐盟允許英國不參與“歐洲政治聯盟”,不要把英國“拉進”任何形式的歐羅巴合眾國。
脫歐前景
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脫歐對英國毫無好處,尤其短期將承受經濟上的嚴重的負面沖擊。比如據國泰君安宏觀團隊深度研究,他們測算認為,無協議脫歐會致使英國GDP可能負增長達到2.92個百分點。因此就有人認為英國的脫歐或許會出現逆轉。
這大大低估了英國人的決心。脫歐問題,不僅僅是個經濟問題。任何一個主權國家及其政府都不愿意GDP發生負增長,但并不意味著無法承受。今日的脫歐,本質上更像是英國對傳統的回歸,不可逆轉。
在英國民調機構YouGov5月13日發布的歐洲議會選舉民調數據中,上個月成立、主張與歐盟一刀兩斷的“脫歐黨”,在選舉前的民意支持率已大幅領先其他政黨,以34%的支持率名列榜首,已上升至排在第二位的工黨(16%)的兩倍,后者的支持率較4月底的民調下跌了5個百分點,而前首相特雷莎·梅領導的執政黨保守黨的支持率已跌至第五位,僅為10%,排在支持留歐的自由民主黨(15%)和綠黨(11%)之后,僅領先于4月成立的另一主張留歐黨派改變英國黨(5%)。
脫歐進程不可逆轉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英國留在歐盟最大的利益在于歐洲市場一體化。現在美國正在通過貿易戰與歐盟、日韓等構造零關稅、零補貼和零壁壘的新國際貿易秩序,英國在歐盟市場一體化的利益也可以在這個新圈子來實現,繼續留在歐盟的意義減弱。
退出歐盟后,英國仍有能力在其關切的國際事務中保持現有的影響力,透過歐盟發聲的意義不大。尤其脫歐后,反而可以增強英國的獨立性。
脫歐后,英國可以在經濟政策上充分發揮主權國家的獨立性,而不再受制于歐盟的法規的限定。
脫歐后,在英國的歐盟公民及在歐盟的英國公民的居住權將在一夜之間消失,轉而受當地移民法律的約束。這符合眾多英國原住民的訴求,也有助于緩解英國當下移民問題引起的社會摩擦。
對于歐盟的若干政治和社會理想,多數英國人不以為然。脫歐后可以不受制于歐盟的若干政治正確規范的束縛,英國人反而會如釋重負。
因此,即便短期或中期內,英國可能會承受負面沖擊,甚至很可能是很嚴重的負面沖擊。但從長期看,英國更樂于享受脫離歐盟圈子的自由空氣,尤其是英國有自己引以為傲的政治和社會治理傳統,脫歐后,這種傳統將無拘無束地發揮作用。
脫歐迷局下的經濟形勢
疲弱的經濟增長形勢
次貸危機發生后,疊加歐債危機的影響,英國經濟在2008至2012年間陷入衰退與低迷,2013年逐步邁上脆弱復蘇之路,2014年4季度GDP增速見頂后,英國經濟又落至低速增長區間。
2018年英國GDP增長率為1.4%,與2017年1.8%的增長率相比,增長乏力的態勢更加明顯。2019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為1.8%,與預期持平,前值1.4%。
從季度環比數據來看,增長態勢相對疲弱。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認為,由于英國和其他歐盟國家企業,在臨近此前設定的英國脫歐截止日期前,大量“囤貨”,帶動今年第一季度英國GDP環比增長0.5%。不過,英格蘭銀行預計經濟增速在第二季度將回落至0.2%。
編輯: 趙凡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垃圾焚燒專家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中建環能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