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3-26 13:11
來源:生態環境部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近日,我部聯合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于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圍繞環境監測等領域研發一批環保機器人、遠程運維裝備,加快虛擬現實、數字孿生等先進技術推廣應用。我們將積極推進新技術在生態環境監測中的應用,以更加智慧的監測“大腦”守護好祖國的綠水青山。
謝謝!
綜合施策解決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噪聲問題(答問七)
海報新聞記者: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要求,要下大力氣解決好老百姓家門口噪聲的問題,請問監測司在加強噪聲監測方面有哪些具體的措施?謝謝。
蔣火華:謝謝您的提問。
噪聲的問題,也是監測主題發布會提問頻次比較多的一個話題。這說明,不管是老百姓,還是新聞媒體對此都高度關注,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噪聲污染防治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們監測工作來講,人民群眾關切什么生態環境問題,我們就要及時有力做好相關領域的監測工作,這也是監測為民的應有之義。
2023年1月,我們印發了《關于加強噪聲監測工作的意見》,提出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于2023年底前、其他地級城市于2024年底前,分別完成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建設。現在可以向大家報告,經過2023、2024“兩步走”,我們已經如期圓滿完成了地級及以上城市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建設,自動化率從2023年的8.7%大幅躍升至100%。這是噪聲監測從手工到自動天翻地覆的變化,是噪聲監測的重要里程碑,成果來之不易。
今年1月,我們印發了《“十五五”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監測點位設置方案》,在地級及以上城市布設了4005個聲環境質量監測站點。在工作過程中,我們主要有三方面考慮。
一是噪聲監測點位數量與城市規模相適應。城市是噪聲污染的集中區域??偟膩碇v,就是城市規模越大,需要布設的噪聲監測點位就越多。按照功能區布設和有關技術規范,超大、特大城市不能少于20個,大城市不能少于15個,中等城市不能少于10個,小城市不能少于7個。我們還要求超大和特大城市應主動適當增加監測點位數量。
二是把噪聲監測點布設在老百姓身邊。優先在人口密度較大的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設置點位,站點周圍200米范圍內應以居民住宅、宿舍樓等噪聲敏感建筑物為主。不得將點位設置在城市人口密度偏低、位置相對偏僻、周邊沒有噪聲敏感建筑物的地方,比如公園、景區等。總之,就是要讓我們的噪聲監測數據,和老百姓對聲環境的切身感受相一致。
三是以數智化充分賦能噪聲監測。噪聲自動監測誕生之日,正是數字化、智能化蓬勃發展之時?,F在布設在地級及以上城市的4005個監測點,天生就自帶數智化基因,它們既是自動監測站,也是智能監測站。這些監測站點配備了聲源識別模塊,能自動識別追蹤蟲鳴鳥叫、人為活動等不同的聲音“密碼”,不僅能測噪聲的分貝數,還能知道噪聲從哪兒來,能夠更精準支撐噪聲污染防治。
目前,河北、上海、安徽等地在官方網站公開了噪聲自動監測實時信息,其他地方也在積極推進噪聲監測信息公開,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下一步,我部將持續加強聲環境監測與評價,推進噪聲聲紋數據庫建設,提升噪聲來源解析能力,為切實解決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噪聲問題提供更有力的監測支撐。
謝謝。
碳市場擴圍各項工作準備就緒(答問八)
總臺央視記者:剛才您通報了碳市場擴圍的情況,可否進一步介紹一下相關工作開展情況,以及下一步將有哪些部署和安排?
裴曉菲:謝謝您的提問。碳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重大制度安排,是國際通行的氣候治理政策工具。2021年7月,我們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啟動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經過近四年的發展,市場總體運行平穩,發電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效果逐步顯現,全口徑電力碳排放強度累計下降了8.78%,減排成本降低大約350億元。
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是碳排放大戶,年排放量約3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三個行業納入碳市場管理后,不僅有助于實現雙碳目標,而且有利于以市場機制,加快落后產能淘汰和低碳技術創新應用,推動三個行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為了碳市場擴圍,做了大量準備工作,開展了包括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在內的高排放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核查工作,先后發布了6項技術規范,其中就有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核算報告和核查指南,升級改造了碳市場管理平臺、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能力建設培訓,為保障擴圍工作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擴圍各項工作已準備就緒。
根據《方案》部署安排,生態環境部將按照“邊實施、邊完善”的工作思路,分兩個階段,穩妥有序推進相關工作。其中,2024—2026年度是啟動實施階段,2027年度以后是深化完善階段。對于三個行業比較關心的配額分配問題,我們將繼續采用基于碳排放強度控制的思路分配配額,其中,2024年度鋼鐵、水泥、鋁冶煉企業獲得的配額量等于經核查的實際排放量,2025和2026年度各行業配額整體盈虧平衡,將所有企業配額盈缺率控制在較小范圍內。2027年以后,我們將研究建立預期明確、公開透明的行業配額總量,并逐步適度收緊,推動三個行業碳排放強度不斷下降。
近期,我們將組織三個行業企業開展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按照《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等要求,加強數據質量管理,壓實相關主體責任、實施“國家—省—市”三級聯審、開展全過程信息化管理,確保數據真實準確可靠??紤]到這項工作的專業性,我們將加強對企業、地方生態環境部門、技術服務機構的專題培訓,實現新納入企業培訓全覆蓋。同時,我們會開展政策宣傳解讀,及時回應企業和社會關切,依法依規推動市場參與主體公開排放、履約、交易等相關信息,接受社會監督,為碳市場建設運行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科技賦能助力排污口監管(答問九)
經濟日報記者:最近,有自媒體頻頻曝光企業通過排污口違法排污的問題,請問生態環境部如何進一步加強對排污口的監管?
裴曉菲:謝謝您的提問。水污染問題表現在水里、根子卻在岸上。只有把大大小小的排污口查清楚、管起來,才能夠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