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3-12 10:06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易簡乾
3、 輕資產上陣,強化運維能力
環保行業作為典型的重資產行業,需要大量前期資金投入,用于設備采購、工程建設和技術研發,而長周期的屬性導致環保項目往往需長期運營才能收回成本。
此次國企“退場潮”后,必然會留下大量需要運維的項目,有運維實力的第三方專業服務商可承接委托運營,降低重資產風險。
此外,環保企業也可以通過參與EOD模式、升級運營服務、研發核心工藝包進行授權收費、利用基礎設施REITs等金融工具實現環保資產證券化等方式轉型輕資產模式。
4、 擁抱新生產力:智能化與國際化
當前DeepSeek浪潮席卷各行各業,環保行業也不例外。前不久,成都環境集團、金科環境以及深圳環境水務集團、南京環境集團都宣布接入或本地部署DeepSeek,深度融合智慧平臺,提升運營管理水平(詳情點擊:DeepSeek 環保 “朋友圈” 大揭秘:哪些企業已在列?)。
可以預見,未來環保企業利用AI算法優化污水處理工藝、無人機巡檢項目區域,為運維企業提供更為全面的工藝改進和成本控制的量化決策依據將成為一種大趨勢。
除了利用AI技術提質增效外,不少企業近年來也選擇出海,開拓海外版圖(詳情點擊:從本土過剩到海外突圍:固廢領域“出海”浪潮與挑戰)。正巧,東南亞、中東等海外市場環保基建需求爆發,與我國環保企業的需求一拍即合。具備技術標準輸出能力的環保企業或將在海外市場迎來新的春天。
04寫在最后
當前,環保行業處于轉型陣痛期,這些環保資產能否順利出手還尚未可知。即使選擇接盤的企業也都是看重標的資產的實力,想鞏固市場地位。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接盤這些資產也存在一定風險。例如,部分項目存在政府付費延遲、特許經營協議糾紛等歷史遺留問題,一些地方性環保項目依賴政府關系,會導致民企跨區域整合難度大的問題。
雖如此,當下的國資拋售潮看似行業寒冬,實則是環保產業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創造”的必經陣痛。未來的贏家,必屬于那些能啃技術硬骨頭、構建差異化壁壘的企業。
當潮水退去,環保終將回歸本質,重構新的生態。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