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3-12 10:06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易簡乾
多年前,環保行業曾上演大批國央企與大型民營企業進入環保行業的熱鬧景象,掀起一陣陣行業浪潮,“野蠻人”是當時對這些大手筆跨界環保行業的企業的統稱。
尤其是很多中字頭大集團,如中石化、中國鐵建、中冶集團與中國化學等,都紛紛通過收并購、或設立環保子公司等途徑,整合集團優勢,開拓環保業務。
但時隔多年,這一類景象不再上演。近年來,全國產權交易平臺上,國資背景的環保資產掛牌轉讓信息激增。從地方水務公司到固廢處置項目,從傳統市政工程到新興環保技術企業,標的金額動輒數億元。
這些企業從高調進場環保行業到低調退出,這場看似平靜的資產騰挪背后,實則暗含環保行業底層邏輯的深刻變遷。
01國資低調剝離環保資產的三大特點
據中國水網不完全統計,2024年約有52起國企掛牌出售環保資產的案例,其中有37例案例披露了掛牌底價,總額達到了246444.13萬元。
1、 水務行業成為資產剝離的高頻領域
筆者根據標的資產的屬性進行劃分發現,52個標的資產中,水務行業標的21個,固廢行業標的12個,大氣行業標的2個,能源行業標的9個,工程/設計行業7個,園林綠化行業資產1個。
不難看出,水務行業資產是國資掛牌出售的重點領域。
水務行業具有資本密集和區域壟斷經營的特征,但近年來市場競爭加劇,導致部分項目盈利下滑,這是水務資產被國資密集出售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一些環保企業近年來剝離的資產除水務業務外,還有環境監測、新能源、工程設計等非核心資產,企業核心目標或在于逐步聚焦主營業務和優化資產結構,為未來戰略調整和業務升級蓄力。
2、 山東開啟“大甩賣”模式
筆者梳理52個案例中轉讓方的所在地發現,這些案例中,山東省與北京市是轉讓方最集中的地區,有17個案例的轉讓方所在地為山東,14個案例的轉讓方所在地為北京。
其實從去年開始,以山東環保集團與水發系為代表的密集剝離環保資產的動態層出不窮,中國水網也曾多次報道。山東省轉讓的環保資產主要以水務資產與能源相關資產為主。
例如,山東省環保發展集團生態有限公司于去年掛牌轉讓了山東水發建通工程科技有限公司51%國有股權及債權、山東環發齊魯環保發展有限公司(下稱“環發齊魯”)60%國有股權及12.68萬元債權;
去年8月,山東省環保發展集團循環資源有限公司掛牌轉讓了3家公司股權,分別是山東方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58.2%股權、山東興業爐料有限公司58.2%股權、中再(山東)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51%股權;
去年山東源水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49%國有股權及1205.78萬元債權掛牌轉讓,轉讓方為山東水投集團有限公司。
3、 平臺型公司、央企資產剝離趨勢突出
筆者從52起轉讓案例中發現,地方平臺型環保公司與央企/央企子公司在去年剝離環保資產的動作更為突出。
平臺型環保公司方面,除了前文所述的山東外,陜西等地平臺型環保公司也紛紛掛牌轉讓環保資產,例如2024年11月,陜西環保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陜西環保產業集團投資有限公司聯合轉讓持有陜西三秦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652.4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20%;去年7月,北京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掛牌轉讓北京國泰節水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000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20%)……
央企方面,2024年2月,央企國投集團子公司國投礦業投資有限公司掛牌轉讓國投(福建福州)城市資源循環利用有限公司51%股權,國投集團旗下另一家子公司國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掛牌轉讓了湖北金科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25.66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14.3882%);2024年4月,央企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中國機械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掛牌轉讓了同方環境股份有限公司4.5%股權……
此外,前文所述轉讓方所在地為北京的案例也不在少數,筆者認為這與眾多央企的所在地為北京有關,這也側面映證了央企或央企子公司剝離環保資產的趨勢。
02內外因交困,健康瘦身幾乎是一種必然
1、 大背景下的戰略收縮,回歸核心業務
近年來,“聚焦主責主業”成為國資監管的核心要求,環保作為傳統意義上的“非優勢業務”,成為首批被剝離對象。不少非環保主業的國企主動剝離環保資產,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及優化公司業務結構。
例如,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電氣”)宣布,計劃通過公開掛牌方式轉讓其所持有的上海電氣集團(肅寧)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肅寧公司”)100%股權,掛牌價格為1.57億元。此舉標志著上海電氣在環保業務板塊的重大調整,意在逐步退出運營類資產,聚焦核心裝備和產品技術的自主研發,推動環保業務板塊轉型發展。上海電氣表示,這一決策將有助于公司優化資產配置,降低財務風險,為未來的穩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