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11-07 11:54
來源:生態環境部
11月6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夏應顯出席發布會,介紹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進展情況,并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24年度報告》。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裴曉菲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并共同回答了記者提問。
新聞發布會現場
介紹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進展情況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夏應顯
夏應顯: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出席本次新聞發布會,向大家介紹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進展,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24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年度報告》)。非常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支持、關心、幫助和宣傳。
從2008年起,我們每年編制《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年度報告,2024年,我們繼續編制《年度報告》?!赌甓葓蟾妗啡嬲故?023年以來各領域各部門應對氣候變化政策、措施和重點工作的進展和成效,以數據和事實體現我國重信守諾、聚焦落實的理念,體現了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負責任態度?!赌甓葓蟾妗分饕ㄖ袊鴳獙夂蜃兓男虏渴鹦乱笠约皽p緩、適應氣候變化、全國碳市場建設、政策體系和支撐保障以及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等方面的相關進展,并闡述了中方關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9次締約方大會的相關立場和主張。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的事業。中國始終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將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我們推動產業和能源結構調整,采取節能提高能效、建立完善碳市場、增加森林碳匯、提高適應能力等一系列措施,構建完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能源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碳市場建設不斷取得進展,碳排放統計核算等基礎能力持續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新成效。
同時,我們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等原則,積極建設性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進程,是氣候領域的行動派和實干家,發揮了穩定器、推動者的作用。深入開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幫助最不發達國家、非洲國家、小島嶼國家等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聯合國氣候變化巴庫大會,就是我們說的COP29,很快就要召開,我們呼吁各方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目標、原則與安排,發出多邊進程不可逆轉、國際合作不可或缺的積極信號,為應對氣候危機的全球努力帶來更多的確定性。中方愿意繼續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與各方一道按照公開透明、廣泛參與、協商一致、締約方驅動的原則,推動COP29取得積極成果。
答記者問
生態環境部宣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裴曉菲
裴曉菲: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請大家舉手提問。
澎湃新聞: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進展?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未來還將在哪些領域開展南南合作?
夏應顯:長期以來,中國持續通過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為其他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小島嶼國家、最不發達國家和非洲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支持。截至目前,中國已與42個發展中國家簽署了53份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諒解備忘錄,通過合作建設低碳示范區、開展減緩和適應項目、舉辦交流研討班這些方式,幫助提升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當前,正著重推動以下工作。一是支持發展中國家能力建設。每年圍繞減緩、適應、資金、談判等主題舉辦能力建設研討班,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業人才培養。截至目前,已累計舉辦300多期研討班,為120余個發展中國家提供1萬余人次培訓名額。二是積極開展南南合作“非洲光帶”旗艦項目。黃潤秋部長在首屆非洲氣候峰會上啟動實施“非洲光帶”旗艦項目,將幫助5萬戶左右非洲地區無電貧困家庭解決用電照明問題,助力非洲綠色低碳發展。截至目前,我們已順利推動與5個非洲國家簽署“非洲光帶”合作文件,預計將幫助解決近3萬戶非洲無電家庭日常用電問題。三是積極實施早期預警項目。長期以來,早期預警一直是中方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的重點方向。生態環境部與世界氣象組織、中國氣象局共同簽署了《關于支持聯合國全民早期預警倡議的三方合作協議》并與巴基斯坦開展了首個落實三方協議的合作項目,本次巴庫大會上,我們將舉辦“加強早期預警,共筑氣候適應的未來”高級別活動,并在活動中簽署巴基斯坦物資交付證書。
未來,中國將繼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發揮中國在光伏、新能源汽車、早期預警等方面的優勢,通過物資援助、技術援助、交流研討、聯合研究等方式,開展務實合作項目,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提供幫助。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