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7-29 17:11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2年聯合國世界水發展報告指出,全球一半的居民生活用水、四分之一的農業灌溉用水來源于地下水。我國北方地區的相應比例更高。
地下水保護關乎飲水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確保地下水質量和可持續利用是重大的生態工程和民生工程。我部會同有關部門,堅持以保護和改善地下水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扭住“雙源”為重點,大力推進地下水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積極進展。
一是夯實基礎,建體系。貫徹落實《地下水管理條例》,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重點單位名錄等制度,出臺近30項技術規范,推進21個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污染防治管理模式。
二是強化預防,控源頭。確定18000余家土壤、地下水污染重點監管單位,依法納入排污許可管理,強化污染隱患排查等義務落實;實施124個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重大工程項目,開展管道化、密閉化改造,污水管線架空建設和改造等,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質滲漏、流失、揚散。在此,呼吁有關企業,可以結合以舊換新,實施綠色化改造,從根本上解決滲漏、揚散污染環境的風險隱患。這樣投入最少、成效最好。
三是調查評估,推管控。完成重點化工園區、垃圾填埋場、危廢處置場等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推動地方針對突出的環境問題有序開展管控修復。例如,貴州省凱里龍洞泉,采取“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阻隔+應急管控”治理思路,水質實現了根本性改善,解決了附近2000余人的飲水問題。
四是劃定重點,保水源。指導203個地市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定,指導地方對300余個存在風險的地下水型飲用水源開展綜合整治、風險防范。強化水量大、水質好的地下水源保護。
五是先行先試,明路徑。推進48個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點項目,比選形成一批適用技術。部署實施12個在產企業和12個化工園區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管控修復試點,探索適宜的管控修復技術體系。
經過各地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全國地下水水質總體保持穩定,國控點位Ⅰ—Ⅳ類水比例2023年達到77.8%。
地下水生態環境保護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形勢仍不容樂觀。下一步,我部將持續加強相關制度建設,不斷健全管理體系,加強監管,推動地下水質量穩中向好。謝謝。
學習“千萬工程”經驗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答問七)
每日經濟新聞: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方面,生態環境部開展了哪些工作,還存在哪些突出的問題和難點?
趙世新:感謝您的提問。
美麗鄉村,是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四五”以來,生態環境部會同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以更高標準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聚焦現階段農民群眾需求強烈的重點實事,深入推動生活污水、黑臭水體、廁所糞污、生活垃圾等農村環境治理。
農業農村部加強農村改廁指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指導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態環境部深入推進生活污水、黑臭水體治理,指導113個城市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梳理氮、磷污染突出的重點水體所在流域涉農縣清單,持續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監督指導。
截至目前,“十四五”全國新增完成6.7萬個行政村環境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45%以上、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完成十四規劃任務的80%以上,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5%左右,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自然村比例超過90%,農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農業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農村生態環境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美麗中國建設目標要求相比還有不小差距,仍是美麗中國建設的突出短板和明顯弱項。農村生態環境的特點,要求我們必須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持續提升、久久為功。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部門,一是錨定美麗中國建設目標,抓緊制定出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二是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統籌推進農村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三是整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推動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田園風光、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在廣袤鄉村漸次呈現。
農民群眾是美麗鄉村建設的直接受益者和重要參與者。這里,也呼吁廣大農民朋友行動起來,美家園、美家鄉,共同繪就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美麗中國新畫卷。
謝謝!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