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4 09:56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趙利偉
近日,康恒環境攜手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設立“康恒環境基金”,標志著康恒環境在規范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中國固廢網受邀參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康恒環境基金”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并于會后采訪了上??岛悱h境股份有限公司輪值CEO李海燕女士。
自2008年創立以來,康恒環境已經走過了15個年頭,時至今日,康恒環境在全國已經擁有70余個靜脈產業園項目,總規模位列行業前三,核心設備全國市場占有率超過40%,以環保和能源雙引擎驅動企業全面發展。
康恒的成長印記,從不僅僅專注于自身和行業發展,還將企業社會責任作為公司戰略發展的重要一環,并躬身踐行。近日,康恒環境攜手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設立“康恒環境基金”,標志著康恒環境在規范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康恒環境輪值CEO李海燕(左)和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徐光(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固廢網受邀參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康恒環境基金”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并于會后采訪了上??岛悱h境股份有限公司輪值CEO李海燕女士。
中國固廢網專訪康恒環境輪值CEO李海燕(左)
李海燕表示,如果用生命周期理論把康恒環境比作像人一樣的生命體的話,那么15歲的康恒正處于美好的青春期。青春期是人體發育的黃金時期,也是學知識、長才干、樹立遠大理想、培養責任感的關鍵時期。康恒一路成長,始終懷著一顆赤子之心,關注當前迫切的環境問題,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在走向成熟的過程中與社會各方一起“為環境保護做點事”。
李海燕在康恒環境基金成立暨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上致辭
01一起為綠水青山做點事
康恒環境從成立之初就以“一起做點事”為初心,致力于創造更潔凈更友好的生活環境,同時不遺余力地投身于公益事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一起做點事”不僅是做與康恒業務相關的事,還包括與社會相連接、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從成立之初,康恒環境每年都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項目。據統計,自2020年至今康恒環境累計承諾捐贈超過500萬元。
做環保的最高境界就是實現資源能源的循環。李海燕介紹,2019年以來,康恒環境多次舉辦小蜜蜂公益論壇,圍繞循環經濟等主題,把環保行業的關注點從末端治理拉回到環保促進生態循環上來。通過行業公益論壇,康恒環境致力于打造良好的行業生態圈,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優勢,積極推動國內外行業交流與共同進步,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
不僅如此,康恒環境注重支持行業學科發展,近年來圍繞產學研合作,聯合清華大學、同濟大學、上海電力大學等高校開設“公益課程”、“學科發展基金”、“康恒環境獎學金”等,累計捐贈140萬元用于環保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環境治理學科研究。
面對疫情和災難,康恒環境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環保企業的高度社會責任感和企業擔當。疫情中,康恒珠海項目、高陵項目臨危受命,積極補位涉疫垃圾處理,為整體抗疫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2021年,河南突發重大汛情,康恒環境發起全員捐助活動,募集資金100余萬元,迅速調集物資馳援災區,為災區重建貢獻力量。
近期,“一個雞蛋的暴走”公益活動上,康恒環境以“零廢棄暴走合作伙伴”身份全程參與,用專業力量助力零廢棄暴走行動,同時為困境兒童積極募捐。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從小蜜蜂論壇發布到各地如火如荼的社區關懷行動,康恒環境通過一點一滴的行動,在投身公益、回饋社會的同時,也向公眾廣泛宣傳環保理念和知識,不斷擴大公益影響力。
然而在李海燕看來,環境問題的發生與解決,不只關乎環保企業,同時也關系到環保部門、地方政府、社會組織、企業乃至每一個公民。這也是為何康恒環境攜手生態環境部主管的中國第一家專門從事環境保護事業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共同開啟成立“康恒環境基金”的原因之一。
未來,康恒環境基金將聚焦生態環境教育倡導、環境基建、生態修復及治理、促進相關領域行業發展等方面,充分發揮康恒環境專業優勢和基金會平臺優勢,不斷匯聚資源,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公益工作,積極動員社會公眾關注并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共同守護“綠水青山”。
02從“無害止損”到“城市受益”,為中國垃圾治理開啟更多可能
康恒環境以堅定的信念投身公益的背后是其多年高速發展和不斷實現突破的超強實力的支撐。
從不滿足于垃圾的被動處理,康恒環境更積極探索城市受益型的固廢管理“中國模式”——用城市廢物處理“靜脈”反哺社會經濟活動“動脈”,通過對城市多種固廢的綜合治理,實現產業的耦合、資源的共享和循環利用。
在中國,康恒環境低碳靜脈產業園正幫助60+城市將垃圾變資源,帶動周邊產業鏈低碳轉型與綠色經濟發展。康恒環境在全國投資建設的很多項目都在當地城市開啟“環保+能源”、“環保+工業”、“環保+醫療”等“環保+X”模式實踐,也收到了來自政府和合作企業的積極反饋??岛悱h境固廢處理真正走出了一條從“無害止損”到“城市受益”的新型管理之路。
結合項目運營來看,在李海燕看來,其實這樣的創新也是被逼出來的:政府對于環保要求特別高,支付能力卻不夠高,固廢企業要接納很高的環保標準要求,還要保證項目能實現很好的運營,只能不斷從技術層面、經營模式層面尋求突破和創新。
康恒環境在不斷的摸索中,慢慢走出了固廢治理的中國模式。康恒環境利用焚燒廠的余熱、蒸汽、綠電等廉價且優質的能源,為周邊企業、居民提供多種能源,為城市發展提供很好的補充,促進多種產業協同發展,也實現了項目創收和出色運營,真正摸索出一條契合城市綠色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的“中國模式”。
目前,康恒每年能為全國人民每人貢獻5度電,到2025年,預計將為每位中國人貢獻10度電??岛悱h境將垃圾處理從被動地追求無害化、低碳化,到實現促進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雙贏。康恒環境正在用靜脈產業園新型模式為中國垃圾治理開啟更多可能。
展望未來,環境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仍需更多的拉動政策,固廢領域也勢必會走上品牌集中之路。李海燕表示,成熟企業的應對之舉必然要實現自身的標準化和品牌化,依托企業自身產品和管理的標準化,推動整個行業的標準化,助力國際市場的開拓;未來康恒環境也更加關注ESG建設,用ESG的理念來打造品牌;堅定走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之路,迎接高質量發展時代的新挑戰。
15年后的今天,康恒處理垃圾近11萬噸/日,產生綠色電量近180億千瓦時(全部投產后),投產項目碳減排563萬噸/年。創造更潔凈更友好的生活環境,共建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未來,康恒環境一直全力以赴!
回頭去看,康恒環境所做的一切,均始于多年前龍吉生的那一個自我設問:我能做點什么事回報祖國?這一問,既是出發點,也是目的地;“創造更潔凈更友好的生活環境”,既是對祖國最好的回報,也是留給子孫最好的財富。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