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09:27
來源:中國固廢網
近年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摻燒一般工業固廢已漸成趨勢。據統計,自2021年以來,已有50座以上的生活垃圾焚燒廠擬摻燒市政污泥、廚余(餐廚)垃圾及其他一般工業固廢,摻燒的工業固廢種類包括:廢舊紡織品、廢皮革制品、廢木制品、廢紙、廢橡膠制品、廢塑料制品等。
當工業固廢進入生活垃圾焚燒廠,有哪些難題要解?環保企業如何更好的發揮技術優勢?也成為目前行業普遍思考的問題。
近日,浙江省推出第一批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協同處置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推薦名錄,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無獨有偶,去年十月,四川省南充市也曾就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協同處置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某技改項目進行環評公示。
近年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摻燒一般工業固廢已漸成趨勢。據統計,自2021年以來,已有50座以上的生活垃圾焚燒廠擬摻燒市政污泥、廚余(餐廚)垃圾及其他一般工業固廢,摻燒的工業固廢種類包括:廢舊紡織品、廢皮革制品、廢木制品、廢紙、廢橡膠制品、廢塑料制品等。
當工業固廢進入生活垃圾焚燒廠,有哪些難題要解?環保企業如何更好的發揮技術優勢?也成為目前行業普遍思考的問題。
01當工業固廢“困局”碰上垃圾焚燒“難題”
工業固廢分為一般工業固廢和工業危險廢物,工業固廢處理是我國固廢處理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中國工業發了翻天覆地的變化。C919飛機一飛沖天、復興號高速列車奔馳大地……一批批重大技術裝備問世,標志著“中國制造”核心競爭力持續升級。世界銀行顯示,2010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已超過美國,成為第一制造業大國。在世界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當中,有220多種工業產品中國產量占全球第一。
工業的蓬勃發展帶來了規模巨大的工業固體廢物。數據顯示,我國固廢年產生量超過100億噸,其中一般工業固廢約33億噸,占據近1/3的體量。與此同時,歷年堆存工業固體廢物總量超過600億噸,占地超過200萬公頃。如此巨大的體量,以及不斷攀高的增量,都讓一般工業固廢處理注定無法“平凡”。
伴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一般工業固廢產生量逐年增加,再加上歷史堆存量大、性質復雜、資源化利用受限等因素,工業固廢堆存占用大量土地,環境污染隱患突出,成為城市管理的一大難題。
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顯著增強,累計在運行的焚燒廠數量超過800余座,在產能急劇增加的同時,大多數省份面臨著入場垃圾量不足的問題。據E20研究院調研顯示,當前我國垃圾焚燒廠平均負荷率約為60%,很大一部分生活垃圾焚燒廠未能達到滿負荷運營。
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協同處置一般工業固廢能有效解決一般工業固廢“沒地去”、焚燒企業“吃不飽”的難題。協同處置工業固廢是利用現有生活垃圾焚燒設施摻燒工業固廢,發揮生活垃圾焚燒設施處置能力和優勢,既可有效利用生活垃圾焚燒設施產能,又能協同處置工業固廢,具有較為明顯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也是實現“無廢城市”的重要手段。
相對城市生活垃圾,一般工業固廢含水量低且均質化程度高,其熱值遠高于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焚燒引入工業固廢,既能彌補生活垃圾熱值不足的問題,還能有效解決垃圾焚燒廠入場垃圾量不足的問題,協同焚燒能在垃圾“質”和“量”上助力發電效率的提升,因此,生活垃圾焚燒摻燒工業固廢的研究和應用顯得越來越重要。
02突破技術難題“固廢專項”年度亮相
工業固體廢棄物因種類繁多,其與生活垃圾相比,成分更加復雜,產量和各組分比例會隨時間和地點變動而產生較大的波動,摻燒工業固廢可能會對整個工況的穩定性產生一定影響。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協同處理工業固廢需保證環保設施穩定運行,實現污染物的達標排放,這也會對煙氣凈化系統升級改造提出新的需求。工業固廢的數量和種類還會隨著工業化進程的發展而不斷增加,如何處理這些新型廢物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
如何借助協同處置工業固廢,提高垃圾焚燒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增加發電收益水平等成為焚燒企業解決工業固廢協同處置的難題。
以康恒環境為代表的全產業鏈環境綜合服務提供者走出了一條卓越的技術引領創新之路。
2020年12月,國家科學技術部公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立項名單,由康恒環境牽頭的《垃圾焚燒設施高效協同處置工業有機固廢關鍵技術》(以下簡稱“固廢專項”)獲批立項。
由康恒環境牽頭的《固廢關鍵技術》項目獲國家科技部批準立項
此后,康恒環境聯合了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中國環境保護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科院生態中心、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阿里云、蘇州嘉諾等國內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業組建了“關鍵技術”研發團隊。在過去兩年中,研發團隊日夜奮戰,形成一批有助于清潔高效協同處置工業有機固廢的裝備與技術研發成果。
2023年3月,固廢專項迎來年度匯報,一批裝備與技術研發成果集中亮相康恒環境三河靜脈產業園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以下簡稱“三河項目”)。這些成果將有效提升工業固廢協同處置水平,解決工業固廢處置難題。
2021年5月國產首臺千噸大爐排在三河項目投運
此次發布的技術成果涉及基礎理論研究、高效發電技術、煙氣再循環技術、污染物深度控制技術、火焰圖像識別算法、智能焚燒系統等十余項技術成果,并已在康恒環境及參與單位超20 個運行項目推廣應用,摻燒項目總處理量超2萬噸/日,超1900噸/日新增摻燒量,總摻燒比約10%。
其中“嘉興市一般工業固廢信息化監控系統”已投入商業運行,該系統覆蓋固廢收集、分揀、貯存、轉運全流程,不僅實現了嘉興市中小企業工業固廢網絡化收集、數據化監管、集中化處置的全過程追蹤,還實現了產廢企業、收集平臺、運輸單位、處置單位及相關固廢管理部門的實時信息共享,實現各方精準調配,實時監控管理,提高環保監管部門的固廢管理全覆蓋能力。
03不止是技術創新固廢專項收獲廣泛社會效益
康恒環境是業內少數幾家牽頭承擔國家級研發項目的企業之一。多年來,康恒環境不僅實現了多項核心技術突破與工程化應用,在“貼近現場做研發”的過程中,更向行業分享了其豐碩的科研成果,在人才培養、技術研發、產業創新等方面不斷貢獻力量。
固廢專項以發表論文和專著的方式促進行業知識共享。截止2023年3月,固廢專項累計發表論文近30篇,其中國際期刊論文占比超過50%,申請發明專利超20項,5項團體標準成功立項,2022年10月由康恒環境首席科學家龍吉生博士領銜撰寫的專著《垃圾焚燒爐燃燒優化及工程應用》在科學出版社出版。
同時,固廢專項具有廣泛的社會效益。項目執行過程中,康恒環境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為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學子搭建技術交流與試驗平臺,助力高校學子將研發成果有效轉化為滿足市場需要的產品與服務。
從項目立項至今,康恒環境聯合參與單位累計舉辦技術交流研討會數十場。2021年10月,受科技部委托,浙江大學、康恒環境等高校與企業舉辦的“一帶一路”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國際培訓班備受關注,有效促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垃圾焚燒人才輸送及技術發展。
人才培養是固廢專項的另一關注點。截止2023年,項目已培養具有中級、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才10人,其中浙江大學王老師博士后順利出站,錢老師入選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
在剛剛結束的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企業不僅是一個技術創新主體,要解決技術問題,還是科學研究的主體,需要企業提出新的方法、新的科研范式、新的領域研究、新現象的解釋,以及怎么轉化為技術、高科技產業。
“技術創新”之路漫漫其修遠兮,作為全產業鏈環境綜合服務提供者,康恒環境將積極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在不斷攻克固廢處置難題上上下求索。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