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4:59
來源:安徽省人民政府
十一、深入開展社會民生投資專項行動。2023年完成投資1410億元以上。其中,衛生健康、教育、養老托育、文化旅游、體育領域分別完成投資390億元、550億元、170億元、220億元、80億元以上。深入實施10項暖民心行動,推動老年助餐、安心托幼、快樂健身等項目提質擴面。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215所,開展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一校一策推進“雙一流”和高水平大學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重點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省級專科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開工建設省文化館新館和非遺館,推進長江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建設。(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民政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體育局)
十二、保障措施
(一)全面開展項目謀劃。瞄準中央宏觀政策導向和支持重點,圍繞未來發展所需和現實短板弱項,加快項目發現和生成。在投資重點領域擇優評選一批項目謀劃典型案例,形成模板進行推廣。按照“成熟一批走一批”的要求,編印三批次重點項目投資清單,全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重點項目2600個以上、竣工1200個以上。(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
(二)聚力“招大引強”。建立全省招商引資、招大引強“賽馬”激勵機制,每季度通報晾曬“賽馬”結果,鼓勵各地引進一批世界500強、全國制造業百強、國家級“專精特新”等企業,激勵市縣新開工建設100億、80億、50億級重大項目。力爭全年從省外引進10億元以上內資項目400個,利用省外資金增長10%以上;實施外資招引攻堅工程,開展高效率投資促進行動、高能級平臺培育行動、高質量項目攻堅行動,力爭全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5%,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數增長10%以上,重點外資項目個數突破150個。(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商務廳)
(三)優化重大項目調度。充分發揮省重大項目要素保障工作專班常態化會商機制作用,開發建設“有效投資E服通”線上調度機制,加強“線上”問題提交與“線下”聯動服務,形成工作閉環。分級分類調度推進重點項目,精準把握環評、能評、用地用林、征遷安置等關鍵節點,提前開展預警提醒。壓茬開展前期攻堅,編制實施重大前期工作項目清單。加強項目投資納統工作,確保依法合規、應統盡統。(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統計局、省生態環境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林業局等)
(四)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確保符合條件的儲備項目專項債券需求超出本地區專項債券額度。加快專項債券發行使用,爭取財政部下達的提前批次新增債務限額上半年使用完畢,盡早形成實物工作量。全面改進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三季度開展項目謀劃儲備攻堅,四季度開展前期工作攻堅,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推進各級各類財政性建設資金提前下達、快撥快用。用好政府出資產業引導基金,募集更多社會資本投資我省重點產業領域。發揮省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平臺服務全省重大戰略的作用,推動省屬企業完成及帶動新興產業投資500億元。深化與央企合作,新增投資2000億元以上。(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財政廳、省國資委等)
(五)拓寬項目融資渠道。強化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設備更新改造再貸款和貼息等政策工具項目儲備推進。不斷深化省政府與國開行、農發行、進出口銀行合作,全年力爭新增政策性、開發性金融信貸投放800億元以上。落實“管行業管融資”要求,各行業主管部門指導項目主體編制融資方案,提出融資訴求。完善重點項目融資對接機制,實施并優化金融機構“搶單制”,開展項目投融資路演推介,力爭中長期貸款增長15%以上。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啟動合肥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開展企業債券提質擴量行動,力爭發行企業債券220億元。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新增企業上市掛牌30家以上。(責任單位: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銀保監局、安徽證監局)
(六)強化用地用能保障。采取用地計劃指標預安排、依據存量土地處置序時核定用地計劃指標、提高耕地占補平衡省內指標統籌調劑比例等措施,強化土地要素保障能力。力爭2023年上半年完成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改進工業用地管理,健全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期出讓等供應體系,實行地價鼓勵支持政策。建設數字化、智能化“雙碳”管理平臺,開展單位能耗產出效益評價,運用差異化用能等政策倒逼企業改造提升,為高質量項目騰出空間。爭取新投產超超臨界煤電項目能耗煤耗指標國家單列。(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
(七)鼓勵盤活存量資產。分級分類建立盤活存量資產臺賬并調度推進。統籌安排1000萬元資金,對納入省級臺賬并由社會資本參與成功盤活的國有存量資產項目給予支持。將盤活存量資產納入國有企業考核體系,省屬國有企業選擇10個以上重點項目進行盤活。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開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力爭2023年上市發行再有新突破。(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國資委、省財政廳)
(八)激發民間投資活力。調整優化投資“賽馬”考核指標,將民間投資等指標納入,全方位評估投資工作成效。制定關于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的實施意見。建立全省吸引民間投資重大項目庫,依托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向民間資本推介并滾動更新。將符合條件的優先納入省重點項目投資計劃,分級分類聯系調度。推出民營資本參投的PPP標桿項目10個以上。建立常態化長效兌現機制,推進涉企政策供給“一鍵直達”和兌現“免申即享”,提振民間投資信心。(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數據資源局等)
(九)優化投資項目審批。優化重大投資項目審批流程,充分運用區域評估成果,加快推進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依法依規推動用地、環評等投資審批有關事項試行承諾制,年底前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制度規范。制定新增工業項目“標準地”2.0版指導性指標,聯動實施畝均效益評價與“零增地”改革,國家級開發區新批工業用地100%按照“標準地”供地。(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