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7 10:27
來源:中國固廢網
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隨經濟的快速增長而增加。“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我省高質量、高標準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落實階段性重點任務形成早期收獲的關鍵五年。根據《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從2020年的5532.4億元增加到10000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實現年均增長10%以上,經濟增長速度位居全國前列”。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海南省清潔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實施的進入關鍵期,我省工業固體廢物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的量將大幅增長,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壓力較大,破解高質量發展帶來的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難題,是“十四五”時期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十四五”期間化工新材料產業將迎來大發展階段,海南煉化“百萬噸乙烯”、華盛聚碳酸酯、聚苯乙烯和聚丙烯腈等一批化工新材料項目將陸續投產,化工新材料產業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將快速增加。海南自貿港建設也將迎來封關運行,保稅加工、增值加工和保稅維修等將快速發展,預計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也會快速增加。
(二)面臨的挑戰
綜合利用能力建設亟需提高。我省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企業多、規模小、技術水平不高、競爭力弱等問題突出;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主要集中在水泥、混凝土及制品、墻體材料等傳統建材行業,利用途徑較為單一,在其他領域尚未開發出規模化和高值化利廢產品,綜合利用途徑需進一步拓展。因此,規模化和技術創新能力有待提高,政府引導、政策鼓勵和市場培育等方面需進一步加強,形成多方合力,壯大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業。
技術創新和協同利用水平有待加強。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技術總體水平不高,綜合實力不強,綜合利用尚存在諸多技術瓶頸,基礎性研發和創新投入不足;綠泥、尾礦等綜合利用技術仍需攻關突破,石膏建材高質化應用也有待提高;清潔生產工藝技術研發和應用的動力不足,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業高質量發展技術支撐能力缺乏;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企業與產生單位、各工業園區和各產業之間聯動、協同能力還有待提升。
三、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路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4·13”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按照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緊緊圍繞“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統籌發展和安全,高質量、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港,現代化經濟體系初步建立,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三大主導產業加快發展,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為指引,以有效防范環境風險為目標,以“綠色、低碳、高效”推動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業壯大發展為重要抓手,堅持創新引領、示范帶動、分類施策,大力推進循環經濟深入發展,強化科技支撐、源頭削減、過程控制、協同處置,培育扶持帶動性和示范性強的綜合利用骨干企業,夯實工業資源循環利用基礎,大幅提高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全面提升環境風險防范能力,確保高質量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助力新型工業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加快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
市場為主、政府引導為輔。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投入,增強企業競爭力,吸引資本加持,壯大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業。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強化循環發展和綠色發展理念,建立、健全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的長效激勵機制;發揮資金、政策牽引作用,調動企業參與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綜合利用企業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規模化為導向、高值利用為核心。積極拓寬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渠道,進一步擴大利用規模,力爭榨干吃盡,不斷發展壯大企業、產業規模,夯實企業、產業實力,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支持和鼓勵企業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提高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品附加值,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削存量、控增量。依法依規、科學有序消納工業固體廢物存量;因地制宜、綜合施策,持續推進清潔生產,實施源頭削減和綜合利用相結合的方針,鼓勵工業企業采用少廢、無廢工藝,有效降低工業固體廢物產排強度,加大綜合利用力度,嚴控工業固體廢物增量。
抓重點、控風險。嚴厲打擊工業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推進規范化、精細化、全過程管理;強化工業固體廢物產生、貯存、轉移、利用和處置等全過程監管,協同推進產廢、利廢和規范處置各環節高效運行,引導企業不斷提高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提升綜合利用附加值,有效防范環境風險,堅守工業固體廢物環境安全底線。
技術創新與模式創新并行。強化創新引領,大力支持清潔生產工藝和技術開發,突破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技術瓶頸,加快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加強示范引領,樹立清潔生產標桿,培育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新模式。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全省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利用規模不斷擴大,工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全面落實,鼓勵清潔生產和綜合利用技術創新,培育清潔生產和綜合利用示范企業;全省粉煤灰、尾礦、脫硫石膏、綠泥、污泥和廢舊動力蓄電池等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總量增速下降且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利用規模不斷擴大,新增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0%,存量大宗固體廢物有序減少,綠泥存量清零。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附加值進一步提高,綜合實力和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綜合利用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產業間融合共生、區域間協同發展模式不斷創新;集約高效的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業基地和骨干企業示范引領作用顯著增強,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著力打造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一帶、兩中心”格局,即建設依托西部工業經濟走廊的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業帶,打造昌江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中心和洋浦經濟開發區工業固體廢物循環利用中心。
四、綜合利用重點領域規劃
(一)工業副產石膏(脫硫石膏)
發展方向。全力推進火電、造紙、化工和水泥等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采用低硫、少硫原料,采用清潔生產技術,不斷改進和優化工藝技術,大力推行清潔生產,降低脫硫石膏的產生量,同時提高脫硫石膏品質,促進脫硫石膏高值化利用;積極推動脫硫石膏在水泥和裝配式墻體材料中的應用,布局高強石膏粉、自流平石膏、噴涂石膏、石膏纖維板、模具石膏、石膏晶須等高附加值產品生產,積極開發應用于化工、環保、農業等領域的石膏填充助劑。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