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7 10:36
來源:山東省人民政府
6.推動智能傳感“提器”。落實《山東省推動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重點建設青島聲學智能傳感谷和煙臺光電智能傳感產業基地,大力支持聲學、壓力、氣體、溫度、紅外、生物醫學等傳感器突破發展,培育智能傳感器領域“單項冠軍”。開展智能傳感器應用推廣,主辦中國智能傳感器產業大會,發布30項智能傳感器應用示范項目,推動智能傳感器產業營業收入達到200億元。(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7.推動整機終端“擴量”。充分發揮山東省在整機生產方面優勢,加快濟南“中國算谷”、青島、濰坊智能終端產業集聚區、青島超高清視頻產業高地和威海打印機基地建設,繼續保持服務器、智能家電、超高清顯示設備、打印機在國內的領先地位,進一步提升產能和市場份額,2022年,智能終端產業規模突破4000億元。(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三)實施高端軟件“四名”提質行動。
8.提升軟件“兩名城”。支持濟南、青島2市對標國內先進軟件名城,借鑒企業創新、招商引資、人才培育等成功經驗,集中優勢資源支持軟件產業發展,2022年2市軟件業營業收入分別突破4300億元、3300億元,均位列國內城市前十。(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9.培育軟件“多名園”。制定山東省軟件名園建設管理辦法,培育建設5家以上集聚程度較高、創新能力突出、配套設施完善的省級軟件名園,推動骨干企業、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向優勢園區集聚。支持有條件的省級軟件園積極爭創1-2家國家軟件名園。(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10.打造軟件“多名企”。修訂《山東省級軟件工程技術中心認定管理辦法》,進一步強化創新導向,面向基礎軟件、工業軟件、信創適配等關鍵領域,依托骨干企業培育認定50家以上省級軟件工程技術中心,提升對行業引領帶動作用。(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11.推廣軟件“百名品”。面向關鍵基礎軟件、高端工業軟件、新興平臺軟件、行業應用軟件、嵌入式軟件等重點領域,繼續開展首版次高端軟件培育認定工作,落實首版次軟件保險補償政策,突破國產軟件市場應用瓶頸,培育推廣100個以上技術領先的魯版軟件名品。(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四)實施新興產業布局行動。
12.培強衛星產業優勢。加快東方航天港、中科院空天院濟南園區、空天信息產業園、衛星互聯網等重大項目建設,推動衛星產業鏈向衛星研發制造、商業應用等各環節延伸。深入實施北斗綜合應用示范項目,在交通物流、海洋牧場、授時等領域推廣北斗兼容終端4萬臺(套)以上。(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13.促進大數據產業發展。發布大數據產業發展白皮書,持續更新繪制全省大數據產業地圖,建設完善全省大數據產業發展促進機構,2022年年底,在全省累計建設30個以上大數據發展創新實驗室,100個以上大數據創新中心,30個以上大數據創新服務機構。(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14.推進元宇宙前瞻布局。搶抓元宇宙發展“風口”,加速提升山東省虛擬/增強現實及可穿戴智能設備骨干企業領先優勢,編制出臺山東省推動虛擬現實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打造20個以上虛擬現實與各領域融合應用場景,積極爭創國家虛擬現實制造業創新中心。(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15.加快發展人工智能、區塊鏈。加快建設濟南-青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推動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慧醫療、智能家居、智能軌道交通等優勢產業領域的深度融合應用。深入開展“區塊鏈+”行動,在產品追溯、政務民生、金融服務、健康醫療、智慧交通等重點領域,打造5個以上有影響力的區塊鏈優秀解決方案。(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五)實施產業生態優化行動。
16.培強一批領航型企業。引導資源向產業鏈“鏈主”企業集聚,推動有潛力的骨干企業成長為領航型企業,促進企業兼并重組和戰略合作,支持領航型企業加強與境內外掌握核心技術、擁有高價值品牌的優質中小企業協作,進一步提升產能規模和品牌影響力,不斷強化對產業鏈供應鏈的主導權和控制力,2022年,培強10個左右“鏈主”企業和領軍企業,實現營業收入總量突破7500億元。(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17.培育一批特色產業集群。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50個以上創新能力強、市場潛力大、高成長的瞪羚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充分發揮大、中、小企業在創新研發、成果轉化、市場開拓中的不同優勢,支持濟南、青島、煙臺、濰坊等市圍繞大數據、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做大做強10個以上以大企業集團為核心、集中度高、分工細化、協作高效的“雁陣形”產業集群。(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
18.建設一批專業化園區。堅持差異發展、錯位競爭,規劃建設一批信息技術園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方位提升對優質企業和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加快各類市場主體進駐。2022年,以高標準建設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示范區為引領,打造10家以上網絡基礎設施完備、平臺作用發揮明顯的省級工業互聯網園區,對綜合指標排名前5位的給予最高500萬元獎補。新建設不少于20家省級數字經濟園區,對省內數字經濟園區開展綜合評價,篩選優勢突出的園區,擇優給予每個最高200萬元獎補。(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19.優化國產生態體系。緊緊抓住國家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契機,建設5家以上省級信創產業適配驗證中心,持續提升服務能力,大力引導企業參與鯤鵬、龍芯等國產生態建設和基于國內開源技術的研發創新,打造50個以上自主可控信創產品,積極將信創產品納入省級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版次高端軟件等推廣目錄,對生產企業為相關產品購買的符合條件的保險,按照不超過3%的費率上限及企業實際投保額的80%,給予單個企業最高500萬元保費補貼。(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
(六)實施融合應用賦能增效行動。
20.提升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能力。全面開展工業互聯網平臺評價,引導兩個“雙跨”平臺持續提升服務能力,在行業覆蓋面、解決方案、經營交易規模等關鍵指標上實現躍升,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優勢。推動省級平臺加快匯聚行業資源、積累機理知識、開發解決方案,爭創7家左右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平臺。圍繞數控機床、農機裝備等重點產業鏈,新培育50家以上高水平省級行業平臺,為企業加快網絡化、智能化提升提供服務。(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