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6 14:39
來源:中國固廢網
(三)發揮政策引領,建設競爭有序市場體系
52.激發市場活力。推進綠色金融產品和融資模式創新,深化推廣應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工具,建立多元化資金渠道。依托廣州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經驗,培育發展綠色金融專營機構。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前提下,依法依規探索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生態引領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模式(EOD)、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等模式,推動固體廢物收集、利用與處置工程項目設施建設運行。積極培育第三方市場,鼓勵專業化第三方機構從事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環境污染治理與咨詢服務,推動固體廢物收集、利用與處置工程項目和設施建設運行第三方治理新模式。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將危險廢物收集、運輸、貯存、利用和處理處置等重點高環境風險企業納入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強制性參保范圍。
53.強化環境信用評價。健全環境信用管理體系,推動環境信用分級分類監管;進一步擴大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范圍,鼓勵、提倡企業自愿參加環境信用評價;依法依規開展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工作。
54.落實產業扶持政策。落實現有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等稅收優惠政策,激勵固體廢物處理產業發展,支持再生產品應用,推進“無廢城市”科學研究和示范項目建設。在政府投資公共工程中,優先使用以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等為原料的綜合利用產品,推廣新型墻材等綠色建材應用,探索實施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強制使用制度。鼓勵研發推廣生物降解農膜,在農業支持保護補貼中,加大對畜禽糞污生產有機肥、使用生物降解農膜、秸稈還田等的補貼力度。
(四)建立協作機制,打造精細化監管體系
55.建立區域協同機制。依托“珠三角無廢試驗區”、廣佛經濟圈,探索建立城市間協同處置機制、資源互助共享機制和應急處置聯動機制。深化廣佛固廢監管聯動機制,加強固體廢物跨市轉移、處置等過程監管的銜接聯動,規范固體廢物處理處置,依法打擊跨區域非法轉移處置固體廢物等違法行為。統籌市域范圍內固體廢物處置利用設施的布局和使用,鼓勵多源固廢協同處置,避免重復建設和產能閑置。充分發揮市場在固體廢物處置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支持產生單位在合法轉移前提下自主選擇利用處置單位。
56.加強固體廢物信息化全過程管理。整合各部門現有固體廢物信息化監管系統,依托“穗智管”生態環境主題系統數據資源,加快推進全市固體廢物全生命周期監管與治理數字化系統建設,實現固體廢物管理信息共享。構建固體廢物“產生—收集—運輸—處置”流向監管數據網,實現對固體廢物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和處理處置的全過程業務辦理、可視化監督和信息管理,通過大數據整合分析,全面提升固體廢物管理效率和水平。
57.提高固體廢物全域風險防控能力。建立和完善固體廢物管理與行政執法協作機制,生態環境、公安、城市管理、交通運輸、海關、海事等部門加強信息共享,強化部門聯動,嚴厲打擊非法轉移和傾倒固體廢物違法犯罪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建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事件應急處置機制,明確突發環境事件的組織指揮機制、風險評估、監測預警、信息報告、應急處置措施、隊伍物資保障及調動程序,提高固體廢物污染環境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第三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積極參加國家“無廢城市”建設城市申報,爭取國家和省的相關支持。成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由市長任組長,市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成員由市直相關部門及各區主要負責同志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日常工作由市生態環境局承擔,負責試點期間有關工作任務的組織協調和調度匯總。
在試點建設期間,針對廣州市固體廢物管理現狀,設立工業領域、生活領域、建筑領域、農業領域4個工作專班,由市生態環境局、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市農業農村局等單位分別牽頭,推進相關領域重點任務,對實施進度進行統籌管理,定期向辦公室匯報工作進展及重大存在問題。
辦公室建立定期例會制度,聽取各專班工作情況匯報,研究需要協調的重要問題,聯合省技術幫扶組加強指導,確保重點任務順利推進。
二、強化政策支持
落實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等稅收優惠措施。完善價格政策,通過差別電價等機制,引導企業和居民實施固廢源頭減量和循環利用。通過貸款貼息、補助和獎勵等方式,加大對“無廢城市”重點領域技術創新、標準制定、項目建設的支持。在政府采購上優先采購固廢綜合利用產品,倡導非政府機構、企業實行綠色采購。對“無廢城市”重點支撐項目建立“綠色通道”,依法落實相關的稅收、土地等優惠政策,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對“無廢城市”建設貢獻突出、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
三、加強技術支持
與國家級、省級智庫及當地高校、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充分發揮智庫作用,在重點任務的推進、制度技術體系的建立以及重點項目的引進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
深化相關領域產學研合作,在工業固體廢物減量化、農作物秸稈高值化利用、生活垃圾焚燒飛灰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市政污泥資源化利用等方面積極開發、引進和推廣應用各類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推動各領域固體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利用水平的提升。
四、加大資金支持
加大資金扶持力度,集中支持工業固體廢物源頭減量、生活垃圾分類、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市政污泥安全處置、固體廢物信息化管理等重點領域。引導支持廣州市科技創新發展等專項資金及綠色金融投資逐步向“無廢城市”建設重點領域聚集。引導金融機構與本實施方案中重點工程建設定向銜接,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項目發行綠色債券;各項目管理部門將方案中重點工程納入優先申報范圍,爭取國家、省相關資金支持。
五、強化宣傳引導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