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6 14:39
來源:中國固廢網
(二)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
25.提升建筑垃圾利用能力。在市中心推廣移動式資源化利用模式,實現拆除類建筑垃圾就地利用;城郊發展固定式深加工循環利用模式,促進建筑垃圾跨區協同利用。探索生態修復或污染土壤修復與資源化利用過程協同處置下挖渣土,拓寬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渠道。加快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及消納場建設,形成與廣州市城市發展相匹配的建筑垃圾收集處理能力,到2025年,新增資源化利用處理能力900萬立方米/年,資源化利用率不低于28%。
26.推進再生建材產品應用。鼓勵利用建筑垃圾生產建筑材料,研究制定建筑垃圾再生建材應用技術指南或資源化利用產品認定辦法,提高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產品質量,促進綜合利用產品推廣應用。嚴格落實并細化《廣州市建筑廢棄物再生建材產品推廣使用辦法》相關規定,鼓勵政府投資大型公共建筑和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國有資金參與投資建設的其他公共建筑示范性應用再生產品。
(三)完善建筑垃圾過程管理
27.健全建筑垃圾分類管理制度。落實城市建筑垃圾處置核準制度,編制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減量化與分類排放工作指引,以末端處置為導向對建筑垃圾進行細化分類,實行分類收集、分類存放、分類處置,分門別類建立臺賬,杜絕分類模糊不清,實現精準有效管理,為建筑垃圾處置與利用形成源頭制度保障。落實《關于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的指導意見》和《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減量化指導手冊》相關要求,實現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減量化目標,提升建造綠色化水平。
28.規范建筑垃圾流向管理。完善建筑垃圾信息化監管平臺建設,建立電子聯單管理制度,運用視頻監控、大數據和智能工具匹配建筑垃圾產生信息和消納需求,完善流向監管。優化裝飾裝修垃圾回收管理體系,運用“互聯網+垃圾清運”思路,實現裝飾裝修清運、處置“一站式”服務。推進裝飾裝修垃圾清運平臺的建設和運營工作,逐步實現裝飾裝修垃圾管理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裝飾裝修垃圾的排放人按照“誰產生、誰負責、誰付費”的原則承擔主體責任。
四、積極發展綠色農業,推動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
(一)培育生態循環農業新模式
29.推進畜禽養殖標準化建設。以建立種養循環發展機制為核心,以規模養殖場為重點,加強養殖場環保配套設施建設與運維,促進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推進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場建設改造,鼓勵畜禽養殖數字化管理,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推動農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到2023年,全市累計創建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20個;到2025年,累計創建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23個。保持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全覆蓋。
30.實施農藥化肥“雙減”行動。加強病蟲監測預報,及時發布病蟲害情報,指導精準施藥和科學用藥。大力推動病蟲害綠色防控統防統治,組織種植面積較大的區域推廣使用殺蟲燈、生物農藥、生物天敵、有色粘板、性誘劑等綠色防控技術。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使用生物農藥等綠色防控產品獎勵政策。繼續實施商品有機肥購置補貼,引導農民增施有機肥、秸稈還田、種植綠肥作物,加大商品有機肥、專用肥和生物肥的應用。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和噴滴灌等減量施肥技術,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引導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向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創建一批農業可持續發展示范區,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
(二)完善農業廢棄物收儲運體系
31.建立健全廢舊農膜回收體系。加強農膜底數清查,完善農用薄膜殘留監測制度。建立全市農膜回收信息調度制度,摸清農膜使用及回收情況,做到應收盡收。以回收、處理等環節為重點,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農戶參與”的廢舊農膜回收利用體系。
32.完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按照“誰生產、經營,誰回收”原則,進一步壓實農藥生產者、經營者和使用者回收處理農藥包裝廢棄物的主體責任。農業重點區根據當地實際建立更加完善的回收體系,鼓勵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做好回收處理全過程溯源管理。優化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網點設置,實現回收點全域覆蓋。到2023年,全市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達到70%,2025年力爭達到80%。
(三)推動農業廢棄物利用處置
33.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重點引導農民開展秸稈直接粉碎還田、覆蓋還田、腐熟還田等措施,開展離田秸稈資源肥料化和飼料化利用,完善扶持政策,拓寬利用渠道,不斷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指導各區完善秸稈資源臺賬信息,進一步摸清不同作物秸稈產生及資源綜合利用情況。
34.推動廢舊農膜利用技術創新。積極引導廢舊農膜回收加工企業加強再利用技術創新,研究開發和引進推廣廢舊農膜再生加工技術,延伸產業鏈條,提高廢舊農膜回收加工產品附加值。
35.保障農藥包裝廢棄物安全處置。完善農藥包裝廢棄物納入危險廢物豁免管理清單背景下的利用處置協調機制,保障回收的農藥包裝廢棄物100%無害化處置。探索拓寬農藥廢棄包裝物的資源化利用渠道,做好回收和處理的銜接,確保回收的農藥包裝廢棄物及時安全處置。
36.健全動物尸骸和廢棄肉制品無害化處理機制。推進動物尸骸和廢棄肉制品集中處置設施建設,構建收集、暫存、轉運、處置的全鏈條無害化處理網絡,規范流程和標準,加大全鏈條監管力度,形成“閉環”。支持畜禽養殖、屠宰等企業規范建設環保型動物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完善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和撲殺補助政策。進一步優化動物尸骸和廢棄肉制品無害化處理,形成集中式處置和分散式處置相結合的無害化處理體系和機制。
五、加強危險廢物管理能力建設,全面防控環境風險
(一)強化危險廢物源頭管控
37. 嚴格生態環境準入。依法開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嚴格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三同時”管理,從嚴審批危險廢物產生量大、區域范圍內無配套利用處置能力的項目。依法依規對已批復的重點行業涉危險廢物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開展復核。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