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18 11:35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第三節 ?打造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基地
用足用好RCEP原產地積累和關稅減讓規則,以及東盟國家制造低成本優勢,積極謀劃與東盟產業之間的互聯互通,構筑互聯共贏的跨境產業鏈供應鏈,提升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水平。聚焦重點產業集群、關鍵產業鏈,建設數字化產業鏈供應鏈平臺,及時掌握國內產業鏈供應鏈外遷情況,爭取外遷企業在廣西布局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生產環節和高價值環節,加快打造一批元器件及零部件生產基地、精深加工基地、出口制造基地,建設一批海外原材料保供基地、初級加工基地。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境內外布局,推動東盟特色產業與廣西乃至全國優勢產業有機對接,建設面向全球特別是東盟國家的供應鏈服務平臺。
第四節 ?打造跨境產業合作工業園區
支持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以及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份相關主體通過托管、股份合作、產業招商等方式與廣西打造產業園區合作共建新模式,建設一批產業共建型、產業配套型、功能共建型、資源開發型、飛地經濟型、臨港型產業合作示范區。積極謀劃與東盟產業鏈互聯互通,創建中國—東盟跨境產業合作試驗區,爭取國家支持在東興、憑祥市建設國家級跨境產業合作試驗區,打造“東西合作+內外合作”的重要制造基地。創新東興、憑祥、百色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體制機制,完善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功能,壯大邊貿商品落地加工特色產業,加快邊境貿易轉型升級。依托東盟國家產能成本優勢與中國制造業產業鏈配套完備優勢,加強與東盟國家產業鏈垂直分工協作,打造中馬“兩國雙園”升級版,優化“兩國雙園”模式,創建一批“兩國多園”、“多國多園”產業園區,共建經貿創新發展示范園區。推進汽車、機械、制糖等特色優勢產業在東盟國家布局,建立境外園區。
第五節 ?提升重大開放合作平臺帶動力
高水平建設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在高端制造、跨境合作等領域打造一批領軍企業,吸引更多頭部企業落戶廣西,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集群,打造內聯外合、承上接下的區域性國際加工制造基地,建成引領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高標準高質量自由貿易試驗區。推進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支持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自治區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標準建設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提升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梧州)、廣西東融先行示范區(賀州)、“兩灣”產業融合發展先行試驗區(廣西·玉林)、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廣西園)、《內地與港澳關系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先行先試示范基地、南寧臨空經濟示范區等產業合作示范區發展能級。
第九章 ?踐行綠色發展
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工業發展整體布局,推動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推動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第一節 ?推進產業綠色轉型
一、推動重點行業節能減排
加快推進鋼鐵、有色金屬、火力發電、建材、石化化工、造紙等高耗能行業節能減排技術示范推廣和改造升級。采用更新高效節能設備、建設能源管理中心等方式進一步降低企業單位產品能耗水平。鼓勵企業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對標國內同業標桿,應用節能與清潔生產技術,支持存量項目實施能效提升、清潔生產、節水治污、循環利用等專項技術改造,對新建項目要按照標桿水平進行設計和建設。推進汽輪機通流改造、發電廠靈活性改造、水泥窯爐熱工效率提升、燒結余熱發電、低溫低電壓鋁電解、電機及配電變壓器能效提升等項目建設。到2025年,全區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6.6%。
二、優化調整能源結構
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嚴控煤炭消費總量,逐步降低煤炭消費比重。積極利用先進技術,進一步降低火電企業發電煤耗,大力推動燃煤節能改造、供熱改造和靈活性改造。嚴格規范自備電廠運行管理,嚴禁違規新建燃煤自備機組。在工業園區及熱負荷集中地區有序建設和改造背壓式熱電聯產機組。推進工業領域天然氣替代和電能替代。鼓勵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努力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在熱、電負荷相對集中的工業聚集區有序建設光伏發電項目,探索“光伏+標準廠房”模式。在屋頂資源豐富、電力消納能力較好的縣域,積極組織開展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利用試點工作。
第二節 ?建設綠色制造體系
健全完善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建立第三方評價機制,在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建設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廣泛推行工業產品綠色設計,促進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加快園區生態化、綠色化改造,建設一批綠色產業示范基地、生態工業園區和循環經濟園區。培育一批綠色制造服務機構和系統集成供應商,開展能源審計、清潔生產審核、節能診斷、資源綜合利用咨詢等服務。到2025年,全區創建綠色工廠60個以上、綠色園區20個以上,開發綠色產品30種以上。
第三節 ?培育壯大綠色產業
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綠色環保、新能源汽車等綠色新興產業規模,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綠色產業鏈,構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產出的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集群,支持河池建設綠色發展先行試驗區。大力發展汽車關鍵零部件、機電、工程機械、辦公設備等方面的再制造產業。推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赤泥路基化及建材化應用、碳酸鈣廢料資源化利用,建設再生鋼加工基地,推動再生資源高效利用。聚焦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環境治理等領域,推進鋼鐵、印染、造紙、化工、制革等行業水資源高效化改造,推廣應用中低品位余熱余能回收利用、數據中心高效制冷和高鹽廢水、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及回用等綠色裝備。
第十章 ?深化六大改革
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體制機制改革,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健全工業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
第一節 ?深化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統籌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鋼鐵、汽車等行業國有企業通過引入社會資本混改等方式做大做強做優。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搭建國有企業與民營資本合作平臺。支持國有企業采用投資入股、并購重組、控股等多種方式,對具備可持續發展預期、投資回報率高、發展潛力大、成長性強的非國有企業進行股權投資。穩妥推進國企改革和企業兼并重組,積極引入各類基金,通過參與企業改制上市、重組整合、項目投資等方式,實施股份制改造,優化國有企業股權結構。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