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13 15:45
來源:E20環境產業圈層
E20環境產業圈層匯聚了數百家中國環境產業中最優秀的企業,積累了一批具有示范意義的行業案例。為促進行業交流進步,便于行業同儕互學互促,推動中國環境產業轉型升級。E20環境產業圈層特推出2021固廢行業優秀案例系列專題,每天展示一項具有示范意義的固廢行業優秀案例,敬請關注!
案例概況
項目名稱:酒仙橋垃圾分類項目
推薦單位:北京微環境管理有限公司
項目所在地:北京市朝陽區
項目概況
感恩節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古老節日,也是美國人合家歡聚的節日。初時感恩節沒有固定日期,由美國各州臨時決定。直到美國獨立后的1863年,林肯總統宣布感恩節為全國性節酒仙橋垃圾分類項目采用垃圾智慧分類模式——“干濕分類模式”。垃圾“干濕分類”模式,是在北京微環境管理有限公司不斷總結經驗,完善模式的基礎上,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以“京環微環境”為服務平臺,創新的一種對居民垃圾分類程序進行簡化的新模式。實現小件干垃圾(塑料,金屬零件,廢舊電子,玻璃,紡織書紙等)上門回收,針對于濕垃圾(廚余垃圾),居民只需要定點投遞即可。并通過實行“獎勵積分”制度,鼓勵居民參與干濕分類,獲得的積分可用于兌換米面糧油等生活用品。酒仙橋垃圾分類項目負責垃圾分類示范小區的垃圾分類回收工作以及廚余垃圾清運工作。可回收的再生資源由回收人員上門回收,為居民稱重積分后運至大搞分揀基地;廚余垃圾通過現場督導員的分揀,專業的廚余垃圾運輸人員進行清運至垃圾樓中轉站,最終運輸到大屯垃圾樓。
項目亮點
為實現居民投遞數據可追溯,居民需通過注冊獲取生態碼,作為其在平臺上唯一身份識別,用于源頭計量。可操作智能手機居民注冊后系統將自動分配虛擬生態碼,同時為滿足不同居民需求,為無法操作的老年居民發放生態卡片。注冊成功后,居民即可通過微信預約或者撥打電話預約享受上門回收服務。“互聯網+垃圾分類”的“京環微環境”平臺,可實現預約上門回收、回收積分錄入、積分查詢、積分兌換、可回收物源頭計量稱重、宣傳教育、回收大數據綜合統計分析等多種功能。同時,平臺還提供系統預留接口,可實時進行大數據互通,為以后和市、區兩級政府的平臺對接提供了方式,實現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統一的智慧化運營。現有模式實現小件干垃圾上門回收,回收品類全且上門回收,給居民提供便利的同時,還確保了居民獲取文明積分的快捷性、安全性,故居民均對新模式較為認可。城市微環境有完善的再生資源中端分揀設施和成熟的后端對接渠道,做到前端回收的再生資源能夠合規的進行資源化、減量化處理。
示范意義
2019年1月在酒仙橋街道駝房營西里三號院小區啟動垃圾分類智慧分類積分活動,截止到10月14日,共注冊居民823戶,超63%居民已經完成注冊。共計完成回收3221單,回收重量達28539.7kg。活躍用戶數413戶,居民參與率達55%,平均1個月復投率為1.6次,實現垃圾源頭減量6.2%。5月11日在酒仙橋街道駝房營西里1號、2號院小區開展垃圾分類智慧分類積分活動,截止到10月14日,共注冊居民73戶,共計完成回收81單,回收重量達738kg。活躍用戶數24戶,居民參與率達33.3%。酒仙橋街道總注冊戶數8000余戶(包括社區、企事業單位集體注冊戶),完成回收3302單,回收重量達29277.3kg,實現地區垃圾源頭減量8%左右。酒仙橋街道共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120余次,包括黨員活動、進校園、社會組織及社區志愿者服務、一長四員、主題宣傳活動、社會引導教育等多形式的垃分類宣傳活動、宣傳覆蓋人群達3萬人左右。自開展垃圾干濕分類以來,社區居民垃圾分類的意識逐步提高,逐漸養成了主動垃圾分類投放的良好習慣,相信通過與街道社區不斷的努力下,最終可以實現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目標。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