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1-17 14:12
來源: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推進水資源優化配置。建立地表水、地下水和中水等多種水源聯合優化調配體系,推進分質分類供水。優化本地水、過境水結構,在節水前提下,留足生態用水,合理配置工業和農業用水。推進引黃三期供水工程建設,加快實施水源置換工程。封閉管網覆蓋范圍內自備井,推進地下水超采區達到采補平衡。完善再生水管網建設,合理調配再生水資源,擴大再生水利用范圍。加大再生水回用力度,推進城區至托清經濟開發區再生水長距離輸送管線及配套泵站工程建設。到2025年,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5%以上。
強化水生態流量保障。全面落實生態流量管理措施,合理確定重點河湖、主要控制斷面生態流量保障目標,完善水系溝通、活水方案,加強重點支流、湖泊生態補水工作。鼓勵實施水生態流量試點監測,開展大黑河生態流量試點研究,推進大黑河上下游協調控制,以當陽橋水庫等閘壩調度為抓手合理分配渾河水資源,保障大黑河、渾河等河道生態基流,提高水體自凈能力,逐步構建健康河道水循環體系。
2.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提高水環境質量
加強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面落實黃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開展排污口定期巡查,建立排污口監測體系,實施入河排污口精細化監管和規范化管理,從源頭上減少入河污染物,切實改善黃河流域水環境質量。2025年底前,完成全市黃河流域范圍內所有排污口排查,基本完成干流及重要支流、重點湖泊排污口整治。
實施城市生活源水污染綜合治理。加快補齊污水處理收集設施短板。實施城區混錯接、漏接、老舊破損管網更新修復,提升污水收集效能。系統開展雨污分流管網建設,加大雨污管網混流改造力度,穩妥有序推進現有河道內污水主干管網優化改造工作。提高污水處理廠管網互聯互通調度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升旗縣區建成區污水收集覆蓋率。
加強重點工業行業污染防治。開展自治區級及以上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綜合評估,加強對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配套設施建設及運行分類管控,提升工業園區污水處理水平,最大限度發揮環境效益。研究制定金橋污水處理廠氟化物處理方案并實施,確保斷面水質達標。深化農畜產品加工、生物醫藥、化工等重點行業污染治理。
推進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加快推進完善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定,保護區邊界地理界標、警示標志或宣傳牌設立,保護區內環境問題整治等工作。全面開展旗縣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建立和完善水源地"一源一檔"。以"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地為重點,逐步開展鄉鎮、農村飲用水水源地問題排查整治與水源保護區劃定調整工作,將飲用水水源保護要求和村民應承擔的保護責任納入村規民約。加大水源地保護力度,保障水源地安全。
梯次推進黑臭水體整治。鞏固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成果,確保建成區長治久清。全面排查整治旗縣區建成區黑臭水體。加強與農村污水垃圾、畜禽糞污、農業種植面源等污染防治相結合,統籌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加強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示范,探索和創新適用于農村地區的黑臭水體治理模式和管理機制。
3.推進"美麗河湖"保護建設,提升水生態品質
全方位開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加強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和環境污染系統治理,強化黃河流域工業管控,推動沿黃1公里范圍內高耗水、高污染企業依法合規入園,在重點生態區、生態脆弱區及黃河沿岸10公里范圍內開展非法傾倒固體垃圾等行為集中排查整治。強化黃河流域生態空間管控,加強黃河流域農田防護林建設,推進沿黃生態廊道升級。加強黃河岸線管理保護,推動湖濱帶、河濱帶建設。穩妥有序推進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作。開展黃河干流和大黑河等支流岸線修復工作,逐步恢復岸線生態功能,保障黃河流域水生態安全。
持續推進"美麗河湖"建設。開展黃河河道亂占亂建問題專項整治,加強大黑河、渾河、小黑河、烏素圖河等支流綜合治理。科學實施大黑河河道綜合整治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推動城鎮污水廠尾水處理與河口濕地建設工程,推進海流水庫生態凈化工程、大黑河托克托縣段生態凈化工程,逐步完善并落實三分閘前達標治理方案,改善三分閘前、大黑河入黃口斷面水質,保障黃河蒲灘拐地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大力推進哈素海生態保護與修復,確保水量保持在合理區間,水質基本穩定,水生態得到有效恢復。
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壓緊壓實各責任單位管護責任,建立完善市河湖長辦統籌調度機制,強化全市河湖長制責任單位溝通協調,加快構建上下聯動、左右協同、齊抓共管河湖管護大格局。加大河湖巡查力度。加快推進建設河湖管護信息化平臺,推動部門協調、任務指派、河流管護、巡河查河等工作高效、精準與智能化。加強濕地保護,發布《呼和浩特市濕地保護條例》,制定市級第一批重要濕地名錄,推進以自然修復方式為主的濕地保護修復,確保全市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
完善跨界流域聯防聯控機制。研究建立黃河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聯防聯控機制,加強與山西省、烏蘭察布市、鄂爾多斯市工作協調,明確流域生態環境管控要求,保障黃河流域水環境、水生態安全,逐步形成統一規劃、統一監測、統一監管、統一評估、統一協調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控工作機制。
第三節 改善土壤和地下水環境
1.加強土壤生態環境保護
切實加強土壤生態環境風險源頭防控。強化土壤生態環境風險分區管理,對劃為重點管控區的嚴格管控類和安全利用類農用地及疑似污染地塊、曾用于固體廢物堆放或填埋的地塊、風險篩查確定的高度關注在產企業地塊,開展深度調查及風險管控與修復效果評估;對劃為優先保護類的農用地,實行嚴格保護;對劃為一般管控區的其他區域,執行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基本要求。嚴格重金屬污染防控,將重金屬行業企業納入大氣、水污染物重點排污單位名錄。持續推進耕地周邊重金屬行業企業排查整治,動態更新污染源排查整治清單。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