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8-20 09:12
來源:中國水網
能效水效領跑者創建。圍繞重點用能行業、用水行業,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能效領跑者、水效領跑者。
“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示范。積極推進“無廢城市”試點建設,研究制定《云南省“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明確“無廢城市”建設重點和評價辦法,創建一批“無廢城市”。
(四)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工程
通過實施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重點工程,充分激發市場對環保技術、裝備、產品及服務的需求。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系列重點工程,以市場需求拉動環保產業加快發展。
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統籌水環境保護、水生態修復、水資源利用,重點實施長江上游、赤水河流域(云南段)、九大高原湖泊流域、重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實施湖濱緩沖帶生態修復與濕地保護建設,實施城市中水、雨水循環利用,工業、商業廢水回收利用等水資源循環利用工程。
大氣污染防治。以減污降碳為抓手,以硅鋁產業園區為示范,實施水泥、鋼鐵、有色冶金、建材等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煙氣治理和二氧化碳協同減排示范工程,實施揮發性有機物(VOCs)與氮氧化物(NOx)、顆粒物與臭氧(O3)協同控制示范工程。實施黃磷尾氣、密閉爐尾氣等高熱值廢氣凈化及資源化利用示范工程。
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針對農田土壤污染、工業用地污染、礦區土壤污染等重點區域,實施土壤治理和修復工程和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治理等重點示范工程。
生態保護與修復。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重點在云南青藏高原東南緣生態屏障區、哀牢山無量山生態屏障區、南部邊境生態屏障區、以金沙江為主的干熱河谷帶、滇東滇東南石漠化帶、高原湖泊及重要自然保護地等區域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專欄4 九大高原湖泊水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工程
九湖水生態環境改善工程。開展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和生態修復,重點實施環湖截污治污體系效能提升、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入湖河道生態治理、生態補水、湖濱緩沖帶生態修復與建設、資源循環利用等重點工程,重點開展九大高原湖泊再生水利用和流域沖擊性負荷綜合防控技術研發和工程示范、生態調水及多水統籌優化示范、高原湖泊生態調控關鍵技術工程示范、主要入湖河流快速除磷脫氮技術示范、湖泊水環境預警與智能化管理、農田面源污染集成防控綜合示范等,構建健康水循環體系。
環湖截污治污體系效能提升工程。積極推進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城鎮污水收集處理體系建設和配套管網改擴建,實施老舊排水管網改造收集處理體系和環湖農村區域老舊管網改造以及次干管、支管修復,對沿湖旅游集聚村落進行庭院式雨污分流改造。抓好環湖截污工程系統完善建設,推進農村生活污染治理設施的覆蓋和完善建設。積極推進現有污水處理廠提升改造、擴建工程。
入湖河道生態治理工程。實施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入湖河道生態治理和生態建設,進一步提升河道生態系統活力,穩步提升入湖河流水環境質量。
湖濱緩沖帶生態修復與建設工程。實施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湖濱緩沖帶生態修復,持續開展九湖水體氮磷污染控制、藻類生長規律、水生生態建設。促進湖濱帶系統化、連片化,提高入湖污染攔截凈化功能,提升湖濱緩沖帶生物多樣性。
資源循環利用工程。科學論證實施外流域引調水、湖岸水資源循環利用、流域調蓄帶濕地攔污提蓄水循環綜合利用等工程,構建農田退水綜合回用循環體系,減少農業低污染水入湖量。
專欄5 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和綠色發展技術研究。加強畜禽糞便收集、貯存、處理、利用設施建設,研發大規模畜禽養殖場糞污干濕分離低成本無害化處理技術和設施設備,推廣高效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秸稈還田、全生物降解地膜及全量化收集處理技術。研發種養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及有機肥加工利用技術,推廣“糧-畜(禽)-沼-肥”“豬-沼-果(茶、菜、糧)”“作物生產+動物生產+食用菌生產”、稻田綜合種養、林下中藥材種植等立體生態循環種養模式。推廣農村固廢焚燒技術及集成設備研發與應用,推進塑料廢棄物(特別是地膜和塑料包裝制品)回收處理處置技術研發和推廣。
從源頭消減農業面源污染。推廣管灌排分離改造、農田-庫塘復合生態系統,建立農田徑流攔截凈化、調蓄回用的治理模式。嚴格畜禽養殖禁限養區管理,逐步降低散養戶比重,推進畜禽養殖及農田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施水肥一體化、節水減肥、綠色防控等綠色農業生產措施,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化肥農藥堿量增效。以糧食主產區、園藝作物優勢產區、設施蔬菜集中產區等為重點,加大測土配方施肥,推廣機械施肥、種肥同播、水肥一體化等高效施肥技術。鼓勵秸稈還田、畜禽糞肥還田、種植綠肥、積造農家肥、開發商品有機肥,推動有機肥替代化肥。增強農民綠色健康發展意識,普及科學用藥知識,推行精準施藥。持續推廣應用性誘劑、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等環境友好型農藥品種,依法禁限用高毒農藥。推進農業高效節水,實施生態脆弱區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因地制宜調整種植結構。
推進小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以種植、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為主的重點湖庫流域或農業面源污染優先控制單元積極探索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的新技術、新模式和長效機制,推進小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示范工程。
(五)資源循環利用工程
圍繞全省工業綠色發展工作重點,以提高資源產出率為目標,大力推進昆明、曲靖、玉溪、紅河等地區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試點示范,實施鋼渣、磷石膏、粉煤灰等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示范工程,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開展多元化生活垃圾終端處置工程和農林廢棄物資源化項目,培育再生資源利用企業,建立可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體系,促進再生資源清潔化回收,規模化利用和集聚化發展。
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依托資源綜合利用龍頭企業,開展金屬共伴生礦產中銦、鉈、鎘、鍺等礦產資源綜合利用,重點支持原生或共生稀貴金屬礦物的綜合提取及高效分離提純技術集成示范工程。推進中低品位磷礦、錫礦、鉛鋅礦及尾礦綜合利用。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