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6-12 15:21
來源:生態環境部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8〕128號)要求,生態環境部組織各省(區、市)推薦“無廢城市”候選城市,并會同相關部門篩選確定了“11+5”試點城市和地區。即日起,我們推出“‘無廢城市’巡禮”欄目,對“11+5”試點城市和地區推動“無廢城市”建設工作的鮮活案例和先進經驗予以展示推廣。
2019年重慶無廢城市建設試國家技術助幫扶點座談會
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是黨中央國務院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階段做出的重大改革部署,是建設美麗中國的細胞工程。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印發了試點實施方案,明確45個具體指標,111項工作任務,推動建立跨領域、跨部門、跨區域的城市綜合固體廢物管理體系,全面提升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
一、工作進展情況
一是高站位重視“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陳敏爾書記,唐良智市長在試點方案征求意見階段作出批示,要求認真研究、積極爭取支持。市委改革辦將試點工作納入年度重點改革任務強力推進。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專題2次聽取試點工作匯報,強調重慶“無廢城市”建設要突出“大思路、大手筆、大動作,彰顯重慶特色”。市政府召開了“無廢城市”專題工作推進會,對試點工作再動員再部署。陸克華副市長將農工黨重慶市委提出的“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推進建議作為個人督辦的重點提案進行督導調度。
二是高標準組建“無廢城市”建設試點隊伍。成立了由克華副市長任組長,31個市級部門、11個區(管委會)負責人為成員的重慶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并從市級部門抽調專人組建市無廢辦,各區也對應建立了試點推進機制。通過構建“1+11”的市區兩級推進體系,市區聯動,形成強大工作合力。
三是重點工作有序推進。定期通報各區和市級部門工作進展,制定“無廢公園”“無廢學校”等“無廢城市細胞”創建標準,多維度、多形式開展宣傳活動,危險廢物跨省轉移“白名單”合作機制、生活垃圾分類和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異地補償政策、建筑垃圾利用處置設施建設和資源化利用、綠色快遞等工作均取得階段性成效。
同興垃圾處理場
豐盛垃圾發電廠廠區全貌
四是試點工作成效可期。目前已初步實現原生生活垃圾近零填埋、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率100%、城鎮污水污泥無害化處置率近100%、醫療廢物集中無害化處置率100%。一般工業固廢、危險廢物、建筑垃圾、農業廢棄物、再生資源等各領域固廢處置均有可期成果。“無廢城市”的理念正逐步得到各方認同。
花園式污水處理廠
重慶巴南區污水處理廠
二、探索及創新
一是創新建立協同高效固體廢物環境管理制度。發揮重慶直轄市地方立法優勢,推動制定重慶市固體廢物環境管理地方法規,建立權責明晰、協同增效的固體廢物管理制度。
二是創新建立固體廢物跨區域協作機制。與四川省簽訂《危險廢物跨省市轉移“白名單”合作機制》,下一步將向云南、貴州等長江經濟帶上游省市擴展,建立完善跨區域的固體廢物聯防聯控協作管理新模式。
三是創新打造固體廢物“六網”協同融合。構建以物流調配為核心、資源化和處置設施為支撐的城市固體廢物分類收運處置體系,推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廚垃圾、其他垃圾、廚余垃圾、裝修垃圾“六網”協同發展。
四是突出重慶產業特色。以汽車、筆電等行業為重點,構建零部件制造-生產-銷售-回收-拆解-資源利用的工業固廢循環產業鏈,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模式。
五是突破技術難題。開展鈦石膏等工業固廢、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等大宗危廢利用處置技術和資源化利用產品質量標準研究,提升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水平。
六是創新構建固體廢物循環生態圈。全面推行“云長制”,完善工業、農業、生活等領域固體廢物信息收集、統計和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固體廢物虛擬產業園”,打造智慧型固體廢物全鏈條循環利用新模式。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